搜尋條件: 長輩

顯示第 26127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300

爆蛋荒吃「10種食物」替代!營養師激推3大類蛋白質來源:吃對順序「低脂更健康」

tCol 2023-03-01

郭美懿

爆蛋荒吃「10種食物」替代!營養師激推3大類蛋白質來源:吃對順序「低脂更健康」

近來全台鬧蛋荒,各賣場幾乎一上架就被消費者搶光,許多人擔心沒蛋吃難以補充營養,但其實仍有其他食材可作為替代方案。營養師程涵宇提出10種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建議攝取蛋白質以植物性為優先,其次依序為海鮮、蛋、肉類,每天可從不同食材來補足所需營養。

閱讀更多

切完父親節蛋糕,爸要兒女簽「這張紙」…主播分享爸媽「財產分配」高招:長輩可以學起來

tCol 2023-02-24

郭美懿

切完父親節蛋糕,爸要兒女簽「這張紙」…主播分享爸媽「財產分配」高招: 長輩 可以學起來

一家人為分產、爭產撕裂親情時有所聞,如何有智慧處理資產,也成為老後必修的學分。主播劉芯彤日前提及,某年爸爸趁著全家聚餐,拿出一張資產分配書,要他們三姊弟看清楚並簽名。爸媽更言明會考核哪個小孩較孝順,未來會多分他一點,雖然始終不知道爸媽戶頭裡到底有多少錢,但劉芯彤覺得 長輩 可以把這招學起來,「孩子就會乖乖回家。」

閱讀更多

老是想不起來,是「失智」還是「老化」?莊宜芳醫師:從年輕開始存腦本,掌握40%機會遠離失智

tCol 2023-02-23

諶儀璇

老是想不起來,是「失智」還是「老化」?莊宜芳醫師:從年輕開始存腦本,掌握40%機會遠離失智

台灣步入高齡社會,據台灣失智症協會數據顯示,65歲以上老人每13人有1人失智,80歲以上每5人有1人失智,未來20年台灣失智人口約每30分鐘增加1人。「如何預防失智症?」根據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公共衛生所副教授、亞東紀念醫院精神科醫師莊宜芳分析,雖然失智有60%來自於老化、基因等因素,但仍有40%機會可透過早年、中年、老年不同階段的生活及健康習慣養成,扭轉失智風險,打造健康的老後生活。

閱讀更多

對退休規劃充滿自信,但70歲住進養老院卻感覺什麼都變了!粉圓妹:退休不只財務一件事

tCol 2023-02-23

粉圓妹

對退休規劃充滿自信,但70歲住進養老院卻感覺什麼都變了!粉圓妹:退休不只財務一件事

從故事可以看到,老夫妻強調自己是理科出生,對退休有規劃,但是他們忘了運動這件事,雖然他們剛退休時會出去玩,但低強度的玩樂並非運動,沒辦法提升肌力、心肺功能,當突然生了一場病後,就發現體能像斷崖式的下滑。

閱讀更多

不婚不生「遺產留給誰」?她離世,兄姐竟只想分房連遺物都不要!這招讓他們一毛都分不到

tCol 2023-02-23

傅恪恩

不婚不生「遺產留給誰」?她離世,兄姐竟只想分房連遺物都不要!這招讓他們一毛都分不到

「不結婚又不生孩子,你留下的錢要給誰?」雖然許多年輕人從 長輩 嘴裡,聽到這句催婚台詞,總忍不住在心理嗤之以鼻的回嘴「難道我自己把錢花掉還是難事?」但今天要講的大齡單身例子,倒是想分享給這些朋友做一個思考。

閱讀更多

80歲獨居嬤「心頭緊緊、手腳麻」,竟是老年憂鬱症…鬱卒不是因為老,長輩有「這些症狀」要當心

tCol 2023-02-20

莊宜芳醫師

80歲獨居嬤「心頭緊緊、手腳麻」,竟是老年憂鬱症…鬱卒不是因為老, 長輩 有「這些症狀」要當心

在老化的過程中,大家往往容易注意到身體的退化與疾病,心理的健康卻常被忽略,或是用一種「老了就會這樣」的態度來看待。老年憂鬱症不典型的表現,不僅讓 長輩 身邊親友不會特別注意,甚至連醫療人員也未必有敏感度。

閱讀更多

高齡醫學醫師不藏私,教如何「好嚼美味」增食欲:3原則照顧爸媽,找回「吃」的幸福

tCol 2023-02-20

小虎文

高齡醫學醫師不藏私,教如何「好嚼美味」增食欲:3原則照顧爸媽,找回「吃」的幸福

「做一桌好菜,是為了把人聚在一起,無論你活到幾歲,都渴望一種叫做『團圓』的味道。」老年醫學科醫師傅裕翔休診後不聊健康,反倒端出一道道好菜,營養均衡雖是必須,更要在口感與美味下足功夫,因為想長命百歲,除了「吃得健康」,也要「吃得下」、「吃得好」。

閱讀更多

年輕運將31歲生兩胎,無後援的雙薪家庭該如何撐起一個家?專家曝1個關鍵

tCol 2023-02-18

畢德歐夫

年輕運將31歲生兩胎,無後援的雙薪家庭該如何撐起一個家?專家曝1個關鍵

為什麼有些設計師可以收費上千,有些卻是三百?這些都有學問。保險業務也是一樣。

閱讀更多

2023年贈與稅免稅額244萬!長輩財富傳承要懂的遺贈節稅事:這樣做1個月可給子女1176萬

tCol 2023-02-17

傅恪恩

2023年贈與稅免稅額244萬! 長輩 財富傳承要懂的遺贈節稅事:這樣做1個月可給子女1176萬

由於消費者物價指數,沒有較上次調整的指數累計上漲10%以上,所以2023年遺贈稅的免稅額、扣除額、課稅級距金額、不計入遺產總額的生活必需之器具、職業上之工具,這4項金額均與2022年相同。

閱讀更多

投資必須設定「目標」!1分鐘學習達成「年領140萬股息」的4個重點

tCol 2023-02-16

周文偉(華倫)

投資必須設定「目標」!1分鐘學習達成「年領140萬股息」的4個重點

還記得 2021 年上半年股市狂熱的樣子嗎?新聞常看到成交量創新高、單月證券交易稅也創下新高,當沖交易金額占個股交易 7 成以上也不稀奇,連玩零股的小資族也有不少人在做短線,政府賺飽飽、券商也賺飽飽,還不時聽到路人說當沖賺了幾千元拿去吃大餐的故事。或許這些錢對有些人來說不夠看,大家身邊都有 長輩 、好友,可能經常聽到各種賺錢的故事,幾十萬、幾百萬元都有,好像就是沒有人賠錢,真是怪了?政府賺錢(收證交稅)、券商賺錢(收手續費)、親朋好友賺錢(買低賣高),連路人也都賺錢(不知真假),怎麼大家都那麼會賺錢,股市不是流行一句「散戶 9 成都賠錢」,怎麼聽到的和過去認知都不一樣?到底是誰在賠錢?以我自己親身經驗,在我投資股票生涯的 20 幾年中,很少聽到親朋好友或路人說自己賠了多少錢,反而都是聽到大家荷包賺得麥克麥克,如果你也是在市場多年的投資人,試著回想看看,在漫長的投資生涯當中,身邊有在投資的親友,是否都只講「賺錢」的故事?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