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脖子特別容易歪,肇因於不正常使用脖子,尤其是坐辦公桌、打電腦、滑手機。要預防歪脖子發生,有下列幾點建議,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加注意:
一、平時隨時留意脖子的位置,保持「頂頭懸」,也就是把頭正正的放在身體上方,讓脖子可以伸直、伸展而不傾斜。
二、椅子與桌子的高度要配合。坐在椅子上寫字、閱讀時,只需要眼睛目光稍微向下看,身體微傾,以脖子不用向前伸或上身向下彎為準。
三、電腦要放在正前方,螢幕中心點約在下巴的位置。如看文案或看電視也是一樣,讓頭正正的放在脖子上,而目光稍微向下。
四、工作時,每二十五分鐘左右停下休息,並轉動頭頸部約一分鐘。
五、走路時,配合腳步,同時輕輕轉動頭頸部。
六、等車、坐車、等人、排隊時,也試著轉動頭頸。
轉轉脖子畫∞
要怎麼轉動頭頸部呢?
一般教的頭頸部運動,大部分都是叫你向前點頭,向後仰頭,向左擺頭,向右擺頭,然後再以頭頂畫大圓圈,接著正轉、反轉……這個動作也不錯,但有一個缺點,如果不動大一點,好像運動不到頸部關節,可是動得太大,又有讓關節受傷的危險。
我們建議的動作是頭部盡量保持端正不動,以下巴畫無限大(∞)的符號。
這個動作簡單方便,無論是工作時、看電視時都可以做。將意念放在下巴,然後開始以下巴尖端畫∞──無限大的符號。每次做時,由左到右,然後由右到左,最少各做一分鐘。
如果做得正確,就會聽到頸椎鬆開聲,喀喀作響。這個動作比較沒有危險,速度可快、可慢,幅度可大、可小,而且看起來頭部沒有大動作,幾乎在任何空間或任何狀況,走路、站著、坐著、躺著都可以做,也不會引人注意,不用擔心「好像在做怪動作」。
要養成習慣動作,看電影、看電視、看電腦、走路、坐車、乘船、搭飛機……,只要想到就動動頭、轉轉脖子,鬆弛頸部肌肉,打開頸椎關節,活絡筋骨,以減少酸水的堆積,增加頭部血液循環,自然就會神清氣爽,頭腦清新。這個簡單的保健運動,不僅可以預防脖子歪斜,又可增長智慧,防止各種慢性病,以及腰膝痠痛、手肘和手腕病痛……,達到一舉數得的效果。
矯正脖子的方法與運動
歪脖子幾乎是流行病了,只是以往沒有受到重視,症狀通常是會覺得脖子僵硬,頭很沉重,頸部總是感覺有揮之不去、無法消除的疲勞。九○%以上的成年人皆有此問題而不自知,這個不自知,才是最可怕的。
那麼,要如何檢查脖子是否歪了?方法其實很簡單,人人可做:手沿著耳朵正後方,頭與脖子的交接處,也就是頭髮與頸部光滑皮膚的界線,摸摸看是否有硬塊,而且按下會痠痛。如果年紀更大些,或是三十歲以上、經常滑手機的人,就要進一步檢查後頸部,向後突起部分(兩條膀胱經上)是否有軟軟的肉塊,甚至硬塊。且在頸椎(督脈之上)也會產生很大的軟塊或硬塊,這個硬塊會隨著歲月與情況的嚴重性而變大。由一粒花生米大小,長到一元硬幣或甚至十元硬幣大小,此時常會同時產生其他明顯的症狀,例如心跳變慢、下背痛、心血管有瘀等等,有人的硬塊甚至大到五十元硬幣大小。
在這種狀況下,前面所談的轉頭搖脖子只能阻止惡化,對於真正的改善或治療就不夠力了。當然上述的正確姿勢,持續活化頸椎的動作仍是基本工作,只是需要再加上一些更強力的矯正性動作。
推拿按摩法
要先找到頸部的軟塊或硬塊。如果是軟塊,可以按摩推拿;不是長在頸椎上的軟塊,也可以用刮痧手法處理。但如果是硬塊,就只能用力在硬塊上搓揉,多搓揉幾次後,硬塊會漸漸變軟,由骨頭上或骨節縫中浮上來,不再附著於頸椎,而滑到肌肉中,並且逐漸軟化。這時就可以按摩或推拿,或繼續搓揉到完全推掉,消失無蹤,恢復柔軟有彈性的頸部肌肉。
這個過程有一點風險,就是這些推出來的垃圾,包含酸水,會沿著後背往下流。雖然一部分被淋巴系統帶走,剩下的則繼續往下流。
在這個往下流的過程中,如何將這些垃圾、酸水盡速趕到淋巴系統去,由這個回收系統來消毒、殺菌與除汙,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可以在背部膀胱經上刮痧,直接將這些垃圾、酸水趕到淋巴系統去,以阻止這些垃圾經由膀胱經的俞穴,溜進各個對應的內臟,引發更大的內臟疾病。例如冠狀動脈堵塞、糖尿病、腎臟病,甚至肝病……。
左手疊右手胸前畫∞
如果上一章介紹的下巴畫∞的運動做了一、兩個月,已能習慣性地轉動自如了,不妨進一步做下面這個進階運動。
這個動作可以單獨做,也可以搭配下巴同時做。首先將手掌相對於胸前,十指交叉輕握,如前所述,以下巴畫∞,同時將交握的雙掌也在胸前畫∞,這個∞要比下巴畫得更大,一定要牽動肩膀,胸部中心的心窩部位(膻中穴)也要跟著打轉,一起畫∞。
這個動作不僅鬆開脖子,也鬆開膻中和肩部。如果這個進階動作又做了一、兩個月,頭、頸、膻中和肩都能靈活畫∞了,就可以再一步進階做全身的運動。
全身搖擺畫∞
當下巴與雙手的部分都駕輕就熟後,我們可以站立起來,把這個畫∞的動作由頭頂做到腳,全面的慢慢延伸下去。這樣的連續動作,看似全身由頭頂到腳底,全面顧到,但還是有些重點要掌握。
在《內經》的看法,頭要在身體的正上方,也就是張三丰所指導的「頂頭懸」。但是要把頭打直,脖子就不能有病或有瘀、有濕;也就是頭要正,脖子就不能歪,要有健康的脖子。所以《內經》的第一個指示重點就是:脖子要正,脖子要健康。這與我們多年脈診的心得不謀而合。
以下是全身動作的重點:
一、重點在脖子,手在眉前。
這個由上而下畫∞的動作,第一個重點就是下巴帶動脖子畫∞,此時雙手可以十指交錯,放在眉毛的高度,與前面介紹的動作一樣,可以正轉反轉。
二、重點在肩,手在胸口。
背不能曲,也就是背不能駝。此時雙手交錯放在胸口的位置。與鬆開膻中的動作一樣,肩膀、膻中一起畫∞,正轉,反轉。
三、重點在腰,手在肚臍。
接著是腰部,也就是帶脈。依舊是畫∞的動作,以腰為重心,正轉,反轉,此時雙手交錯放在約肚臍的位置。如果不習慣腰部動作,可以先以手畫∞,然後帶動身體去動作。
四、重點在膝,手往下垂。
最後的重點是膝蓋,此時膝蓋微屈,以能穩穩站好為原則,雙手則是自然下垂,引導膝蓋一起畫∞,也是正轉、反轉都要做。
這就完成半個週期,可以由下再往上轉,直到轉動脖子為止,完成整個週期。因為脖子、膝蓋都是重點,又在上下轉換時只經過一次,其轉動的時間要長一些。
每個位置可配合心跳(大約每秒一‧二次),正反轉至少九次。而脖子與膝蓋可轉十八次以上。也可以用較慢動作,慢慢地做較大幅度轉動。
這個針對全身中軸關節的柔軟操,可視自己的弱點做定點加強,但脖子絕對是重點中的重點。這個全身性的中軸轉動,也同時可防止脖子復健驅趕出來的垃圾、酸水,在脖子以下的關節或器官中重新堆積,而能排到手掌與腳掌,此二處都有很多的動脈、靜脈迴圈,也有很多動脈至靜脈的直接通道──動靜脈分流(A-V Shunt),可將垃圾及酸水直接由靜脈送回心臟,再由肺臟處理酸水、肝腎處理垃圾。這個運動要在空氣好的地方,心情愉快的狀態下做。
全身動作復健脖子的效果,比前面介紹的單純轉脖子,或脖子、膻中一起轉要更有效。但要做此運動之前,一定要循序漸進,由只轉脖子開始,一步一步進階。否則轉得不對,反而抓不住重點,效果不佳。一定要轉動到感覺關節鬆開才好。
〈本文選自Part 4,曾琳之 整理〉
作者:王唯工
台灣大學物理系學士、清華大學物理研究所碩士;1969年因對中醫感到興趣,放棄史丹福及耶魯,選擇進入約翰霍浦金斯大學生物物理系主攻神經科學,於1973年獲得博士學位。曾任中山大學物理系創系主任、陽明大學醫工所所長,並在台大電機系醫工組、中國醫藥學院中醫所任職授課。1988年首次製成脈診儀,在台大、榮總、中國醫藥學院等多處與西醫會診,並與黃維三、林昭庚、張步桃、張家訓、潘念宗、胡秀卿、鐘傑、崔玖等中西醫先進合作研究。在醫學工程領域多次獲頒國科會傑出獎,且因脈診之相關發明得到經濟部發明獎,其發明上的貢獻連續收錄於Marquis世界名人錄,最近並獲頒醫學工程學會韓偉服務獎章及文化部金鼎獎。現從事漢唐醫學之研究,以及各種非侵入性醫療器材之開發。著有:《氣的樂章》、《水的漫舞》、《氣血的旋律》、《氣的大合唱》、《以脈為師》、《河圖洛書新解》等。
出版:商周出版/城邦文化
書名:以頸為鑰
目錄:
[ 自序 ] 抗老從脖子保健做起
[ 前言 ] 《以脈為師》的全面解答
Part 1 脖子的重要性
脖子是多條血管的通道,更是神經、血管與經絡的必經之路,脖子歪了,開始堆積濕痰、酸水,接著向下影響內臟,造成抵抗力下降、提前老化、產生危害身體健康的惡性循環……
1 談慢性傷寒
2 脖子的演化
3 現代人的脖子是百病之源
4 酸水的堆積與「漫延」
Part 2 中醫學重視頭頸第一人
──談孫思邈養生之道
中醫開始發展時,沒有坐辦公桌的、當低頭族的……,古人也並未特別著墨頭頸這塊,直到唐朝孫思邈,開始注重頭頸部疾病,並認為是由於血液供應不足所造成,其最重要的供給通道就是脖子。
5 探究中醫學對脖子的看法
6 孫思邈:結合中西醫第一人
7 談孫思邈之〈養生十三法〉
8 談孫思邈的〈養生銘〉
Part 3 睡眠生理對頭頸健康的影響
人體會隨著陽光的變化而使內分泌產生週期;《內經》中則認為睡眠時,氣血由衛入營,血循環明顯不同。睡眠的生理反應有什麼相對應的血液循環變化呢?從睡眠與陰陽的角度來看頭頸健康,是非常有趣的觀點。
9 現代生理學有關睡眠的知識
10 從睡功談睡眠生理
11《內經》對睡眠時血循環調整的見解
Par 4 脖子保健實戰篇
孫思邈保健養生,還有另一特色,即「特別重視頭頸部保養」。此篇將《內經》、孫思邈、張三丰等人的養生心得做了一番整理。結合現代人生活方式及個人研究脈診三十餘年的一些心得,提供私房保健運動讓大家看圖實作。
12 預防脖子歪斜的方法
13 矯正脖子的方法與運動
14 躺在床上也能保健脖子的祕訣
15 耳聰目明法的擴大運用
16 養生十三法解析與運用
Part 5 由養生法看流行之保健運動
討論過孫思邈的養生法,也知道如何去實作後,相信大家不僅對養生法有更深的了解,也對其內涵及原理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就讓我們用分析孫思邈功法相同的思路,分析一下當前流行的保健運動究竟有何奧妙之處?
17 君臣佐使拍膽經
18 海豚式甩手功
Part 6 脈診與經絡
脈診三千多年來一直在類比的範圍中無法量化分析,但在過去三十年的研究中,我們由血液循環共振理論建立中醫基礎理論,賦予經絡及穴道生理意義,並研發了脈診儀,本篇介紹了脈診儀研發至今的脈絡與運用。
19 研發脈診儀的動心起念
20 由醫學診斷歷史看脈診的未來
21 簡介脈診判讀參數
[ 後記 ] 為中醫藥研究拋磚引玉
作者:王唯工
台灣大學物理系學士、清華大學物理研究所碩士;1969年因對中醫感到興趣,放棄史丹福及耶魯,選擇進入約翰霍浦金斯大學生物物理系主攻神經科學,於1973年獲得博士學位。曾任中山大學物理系創系主任、陽明大學醫工所所長,並在台大電機系醫工組、中國醫藥學院中醫所任職授課。1988年首次製成脈診儀,在台大、榮總、中國醫藥學院等多處與西醫會診,並與黃維三、林昭庚、張步桃、張家訓、潘念宗、胡秀卿、鐘傑、崔玖等中西醫先進合作研究。在醫學工程領域多次獲頒國科會傑出獎,且因脈診之相關發明得到經濟部發明獎,其發明上的貢獻連續收錄於Marquis世界名人錄,最近並獲頒醫學工程學會韓偉服務獎章及文化部金鼎獎。現從事漢唐醫學之研究,以及各種非侵入性醫療器材之開發。著有:《氣的樂章》、《水的漫舞》、《氣血的旋律》、《氣的大合唱》、《以脈為師》、《河圖洛書新解》等。
出版:商周出版/城邦文化
書名:以頸為鑰
目錄:
[ 自序 ] 抗老從脖子保健做起
[ 前言 ] 《以脈為師》的全面解答
Part 1 脖子的重要性
脖子是多條血管的通道,更是神經、血管與經絡的必經之路,脖子歪了,開始堆積濕痰、酸水,接著向下影響內臟,造成抵抗力下降、提前老化、產生危害身體健康的惡性循環……
1 談慢性傷寒
2 脖子的演化
3 現代人的脖子是百病之源
4 酸水的堆積與「漫延」
Part 2 中醫學重視頭頸第一人
──談孫思邈養生之道
中醫開始發展時,沒有坐辦公桌的、當低頭族的……,古人也並未特別著墨頭頸這塊,直到唐朝孫思邈,開始注重頭頸部疾病,並認為是由於血液供應不足所造成,其最重要的供給通道就是脖子。
5 探究中醫學對脖子的看法
6 孫思邈:結合中西醫第一人
7 談孫思邈之〈養生十三法〉
8 談孫思邈的〈養生銘〉
Part 3 睡眠生理對頭頸健康的影響
人體會隨著陽光的變化而使內分泌產生週期;《內經》中則認為睡眠時,氣血由衛入營,血循環明顯不同。睡眠的生理反應有什麼相對應的血液循環變化呢?從睡眠與陰陽的角度來看頭頸健康,是非常有趣的觀點。
9 現代生理學有關睡眠的知識
10 從睡功談睡眠生理
11《內經》對睡眠時血循環調整的見解
Par 4 脖子保健實戰篇
孫思邈保健養生,還有另一特色,即「特別重視頭頸部保養」。此篇將《內經》、孫思邈、張三丰等人的養生心得做了一番整理。結合現代人生活方式及個人研究脈診三十餘年的一些心得,提供私房保健運動讓大家看圖實作。
12 預防脖子歪斜的方法
13 矯正脖子的方法與運動
14 躺在床上也能保健脖子的祕訣
15 耳聰目明法的擴大運用
16 養生十三法解析與運用
Part 5 由養生法看流行之保健運動
討論過孫思邈的養生法,也知道如何去實作後,相信大家不僅對養生法有更深的了解,也對其內涵及原理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就讓我們用分析孫思邈功法相同的思路,分析一下當前流行的保健運動究竟有何奧妙之處?
17 君臣佐使拍膽經
18 海豚式甩手功
Part 6 脈診與經絡
脈診三千多年來一直在類比的範圍中無法量化分析,但在過去三十年的研究中,我們由血液循環共振理論建立中醫基礎理論,賦予經絡及穴道生理意義,並研發了脈診儀,本篇介紹了脈診儀研發至今的脈絡與運用。
19 研發脈診儀的動心起念
20 由醫學診斷歷史看脈診的未來
21 簡介脈診判讀參數
[ 後記 ] 為中醫藥研究拋磚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