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民健康署委外調查顯示,十八歲以上成人竟有九九.二%的成人有不等程度的牙周病。其中較嚴重有牙周囊袋(指牙根與牙肉間的縫隙,容易聚集細菌生長)的患者,比率隨著年齡增加,平均為五四%,約有九百七十六萬人。
台北榮總口腔醫學部牙周病科主任賴玉玲解釋,口腔中含有超過四百種細菌,其中附著在牙面上的牙菌斑,會分泌出毒素,破壞牙齦及牙齒周圍組織,久而久之就變成牙周病。
口腔衛生差 易發炎致病
「簡單來說,牙周病就是口腔衛生沒做好。」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牙科部牙周病科主任呂炫堃說。大多數人口腔衛生不佳,容易產生牙齦炎(輕微牙周病,指牙菌斑積聚在牙齦邊緣與牙齒鄰面)。一旦發炎狀況持續,導致原本緊密的牙齦與牙根逐漸分離,形成牙周囊袋,更容易讓食物殘留,破壞牙周組織與齒槽骨,此時稱為牙周炎(嚴重牙周病),約占九成患者中的三成。
麻煩的是,牙周病初期牙齦只會稍微紅腫,卻沒有明顯的疼痛症狀,民眾容易忽略治療。等到傷到牙骨、牙齒鬆動時才看醫師就已經太遲了,即使開刀治療,也無法完全修復被破壞的牙周組織。
許多人以為牙周病是個無傷大雅的小病。但研究顯示,牙周病患者罹患心肌梗塞和中風的風險,是一般人的兩到三倍。再者,若細菌從口腔亂竄到鄰近的大腦或心臟,就可能導致腦膿瘍或是心肌炎,恐有生命危險。
究竟該如何預防牙周病呢?牙醫師們都一致表示,「正確潔牙」和「使用牙線」是最有效的預防方法。對於牙周病的患者,賴玉玲提醒,絕對不可以只靠醫師治療。試想治療完後,吃完一餐飯,牙齒就又變髒了。
牙周病也不是都無法治癒,關鍵是治療後,要持續保養牙齒。新光醫院牙科部主治醫師顏瑞瑩也提醒,治療、正確潔牙、使用牙線和定期回診缺一不可。臨床上有些患者常常一忙就忘記回診,結果牙周病不久後又再發作。
牙齒流血、有口臭應就醫
那要如何判斷牙齒是不是該做檢查?賴玉玲建議,當刷牙或使用牙線時有流血、牙齒脹痛、牙齒移位或是有口臭時,就得經由牙醫師進一步診斷。有人會疑惑說,為何自己天天刷牙,牙周病仍然上身?賴玉玲說,這表示患者沒有把牙齒刷乾淨,刷牙是要把牙齒的每個面、每個縫隙都刷乾淨,包括躲在口內深處的智齒。
牙縫的清潔方面,大的牙縫可以使用牙間刷;小的牙縫則需使用牙線。賴玉玲說,一般人用牙線潔牙時,以為雙手直直將牙線往下,挑出食物的殘渣就算清潔完畢,但事實上還不夠,因為牙菌斑仍然存在牙縫間的牙面。
使用牙線的正確方法是在清齒縫時,將牙線拉緊呈C字型,分別刮除齒縫相鄰兩面的牙菌斑,才可以把牙菌斑徹底清除。
坊間許多聲稱可治療牙周病的牙膏、漱口水等產品,是否真有效用?呂炫堃澄清,漱口水只是幫助口腔手術後,暫時不能刷牙的患者,不建議例行性使用。若使用太頻繁,反而會有牙齒變黃、舌苔變黑的副作用。而牙膏主要是幫助潔牙,讓口腔保持清新的感覺,也沒有能百分之百抑制牙菌斑、治療牙周病的功效。
呂炫堃認為,各種廠牌的潔牙產品其實都大同小異,重點在真正把牙齒清潔乾淨,且三餐飯後和睡前一定要記得潔牙。因為經過一整天上課、上班後,口腔內細菌會以幾何級數的速度滋長,容易產生酸味。
總之,想要預防牙周病,養成正確的潔牙習慣、使用牙線與定期檢查都不可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