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兩周的西葡行,就在20小時的長途飛行加轉機中劃下句點。在飛機上,我問同伴:「會想一直留在西班牙嗎?」
其中一人說:「無論多美,終究不是自己家。」
也許會眷戀,但要自己長久待下來,變成第二故鄉,也許不是那麼容易,尤其是在自己家鄉有親情羈絆或穩定事業的時候,選擇更是困難。
在巴塞隆納的最後一天,我們安排了五個景點,包含巴塞隆納美術館、奧林匹克場館、蒙特惠奇城堡、畢卡索博物館和巴特羅之家。大部分都是步行,總共走了兩萬三千步。
一早我們從飯店出發,到西班牙廣場正好遇到自動車大會封路,因此繞了一圈才到美術館。美術館旁邊是奧林匹克場館,紀念公園內擺了像奧運火炬的建築以及一些重要人物的雕像。再往上走一點,便抵達Castell de Montjuc,中文翻譯成蒙特惠奇城堡,因為它座落在蒙特惠奇山上。
這座城堡正好位於這座城市的置高點,地中海及城市風光盡收眼底,每隔五分鐘還可以看到飛機降落,此外,滿滿的貨櫃擺滿巴塞隆納港口,足以顯見它在歐洲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
下午我們來到畢卡索博物館,裡面藏有許多畫作,同時也為畫家生平做了完整介紹。畢加索的作品通常被分為四個時期,大致是「藍色時期」、「粉紅色時期」、「立體派時期」和「晚期」,而在藍色時期前是學院派學習風格,不過他因不適應學校教學,曾有一段時間在普拉多美術館欣賞畫作,觀賞大師的作品。
展覽最後展出四十多幅畢卡索模仿《宮女》的立體派作品,乍看之下有點像是惡搞,但其實有更深層的涵義。個人認為畢卡索應該想用大家熟悉的畫作來針砭當下時事,用詼諧的角度突顯重點。
最後來到巴特羅之家,同樣也是高地重要作品,同樣也令參觀者驚艷,這幢建築物參考許多大自然的特色,例如漩渦、波紋、折射以及人體工學等等。建築物本身就是一件藝術作品,處處都能看見高地的用心及巧思,親臨實境加上現在最流行的擴增實境,讓所有人彷彿置身一百年前的巴特羅主人家中。
當天晚上,走在巴塞隆納街頭,回想起這段旅行的開頭。一年前我們約好這時候要一起旅行,雖然是隨口說說,但竟也成真,原本說要去東歐,後來查了機票臨時決定來南歐。我們都是工程師,大家平常工作都很忙碌,出發前一個月才召開行前討論會,下次見面就是機場。很多不可思議的規劃巧妙地串在一起,每個人的行程走得恰到好處,每座城市都走得精彩萬分,雖然很累,但很值得。
一個人有一個人旅行的好處,兩個人有兩個人旅行的浪漫,一群人有一群人旅行的歡樂,重要的不是去哪旅行,而是是否能夠珍惜這趟旅行,而且在很多年後還會想起當時發生的故事。
故事即將接近尾聲,巴塞隆納這趟旅行最值得的景點,對我而言就是高地的建築作品,它反應了一個時代的包容,也反應一個時代的品味,即使過了一百年,依然走在時代尖端,值得所有人學習及效仿。
我們從巴塞隆納出發到倫敦,轉機香港,最後回到臺灣,沿途上風光依然秀麗,只是反了方向、多了沈重的行李,還有一顆好想快點回家的心。拿起相機拍下抵達機場的大合照,本次旅行圓滿落幕。
謝謝一路上幫助我們的好心人,謝謝所有曾經去過西葡的前輩們,謝謝伊比利半島給我們的好天氣,也謝謝這一路上互相扶持的好朋友。
無論旅行多遠、多美,家永遠是最好的避風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