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透過頸動脈超音波檢查,確診邱太太的腫塊是甲狀腺癌第二期,便替她安排高劑量碘131治療。後來,邱太太每半年做一次治療,每個月也固定回診,並且搭配中醫療程,情況已獲控制,生活也轉趨正常。
沒想到,就在一次回診時,透過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檢查(LDCT)意外發現,邱太太的左右兩邊肺葉,都有0.3公分的肺腺癌。去年8月,邱太太接受肺腺癌治癌,過程中還發現淋巴結也有一顆癌細胞。
對於身上同時有二種癌症發生,又想到就讀小學的兩個孩子年紀還小,一度讓邱太太與先生走向崩潰邊緣。後來,抱著不放棄任何一種治療可能的想法,夫妻倆去年10月前往日本久留米醫院,嘗試參加細胞免疫治療實驗計畫。
▲左為赴日進行免疫細胞療法的台灣癌友邱太太,右為台灣癌症免疫細胞協會理事長紀君霖。(圖/台灣癌症免疫細胞協會提供)
久留米大學癌症研究中心所長、主治醫師伊東恭悟教授參考邱太太在台灣的病歷,並親自診查,確認邱太太可以參與實驗計畫。不到一個月後,邱太太再次赴日,接受胜肰疫苗治療、施打疫苗,並安排了後續近4個月的療程。
邱太太每個月赴日本一次,共需約四至五次,一趟療程的醫藥費平均88萬日幣。
返回台灣後的第一次回診,發現邱太太的甲狀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簡稱Tg)由1.09降至0.58,令夫妻倆相當雀躍。
伊東恭悟教授表示,該實驗計畫自收治第一位完整治療的台灣鼻咽癌病友王宥鈞(Casper Wang)之後,近三年來,台灣病人數位居該院非日本籍之首,截至今年1月統計已有57例。
▲左起為千葉大學醫學部附屬醫院準教授花澤豊行醫師、久留米大學癌症研究中心所長伊東恭悟醫師、千葉大學醫學部附屬醫院免疫專科國井直樹醫師,共同來台分享癌症治療經驗。(圖/台灣癌症免疫細胞協會提供)
臨床上也有一位年約60歲的台灣男性,罹患鼻咽癌後先接受放化療與手術等正規治療,但在進行三、四十次化療,也接受過標靶藥物治療後,病情仍無起色,最後選擇前往日本治療一年多,腫瘤未再增長。
台灣癌症免疫細胞協會理事長紀君霖表示,日本2014年起由厚生勞働省醫政局實施「再生醫學等安全性確保法」,對相關實驗計畫執行者的管理十分嚴格。
日本目前已有近30個經過厚生省同意並公開的細胞免疫相關癌症治療實驗計畫,包括使用NKT細胞免疫療法於肺癌的運用等。其中,千葉大學附屬醫院是將NKT細胞免疫療法,用於頭頸部扁平上皮癌;久留米大學癌症研究中心的胜肽疫苗,則是用於治療腦癌、頭頸癌、乳癌、大腸癌、腎癌等多種癌症。
台灣癌症免疫細胞協會呼籲,希望國內相關單位加速建立完備的法令標準,讓癌症病友多一項治療的選擇,並避免心急如焚的患者錯信生技公司。
馬偕醫院癌症中心主任張義芳表示,目前免疫細胞療法在台灣尚未正式合法化,有急需的患者雖可以專案申請,但流程繁瑣,約需二至三個月的申請時間,不一定來得及因應癌友的需要。
此外,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免疫細胞療法目前並不能取代正規治療,且治療效果與個人體質、病情有關,因人而異,並非仙丹。建議癌症患者先與醫師充分討論,若是患者有抗藥性、難以繼續承受化療,或是接受正規治療後仍無法改善病情的情況之下,再考慮搭配免疫細胞療法,並且務必尋求專業協助,以免反而影響自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