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照顧癌末父 走不出傷痛竟罹患PTSD

他照顧癌末父 走不出傷痛竟罹患PTSD

一位 44 歲男性,在照顧癌末父親的過程中,多次見到隔壁床病患的急救過程,並在父親過世前後極度悲傷,心情上受到嚴重衝擊,一直腹瀉,並出現失眠、半夜驚醒、焦慮、恐懼、憂鬱,並不自主回想是否是自己決定不急救而害死了父親,遲遲無法原諒自己。

 

除此之外,他出現生活上注意力不集中、上班常出錯,每次開車途經醫院均要繞道而行等狀況,父親喪事辦完 3 個月後,因相關症狀未改善且愈來愈嚴重而就醫。

 

他先至腸胃科治療腹瀉,在醫師建議下轉診至精神科門診,診斷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經由藥物及心理治療後,情況大幅改善。

 

書田診所精神科主任醫師施佳佐表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指當親身經歷、目睹到威脅生命或極重大的傷害時,出現極度害怕、恐懼或無助感,並符合創傷後反應診斷準則之症狀,且時間持續超過 1 個月以上。

 

施佳佐說,創傷後反應診斷準則之症狀主要分為 4 大類:(一)再次經歷創傷事件的感覺、(二)逃避與創傷事件有關的一切、(三)情緒麻木,以及(四)警覺性增加。

 

施佳佐解釋,上述症狀是因下視丘、腦下垂體到腎上腺的內分泌系統功能異常,所引起各種生理及心理不適症狀。

 

施佳佐提到,治療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可從生理、心理、社會 3 層面下手。

 

生理層面可用藥物治療,如抗憂鬱、抗焦慮藥物;心理層面則會協助病患認知重建,配合行為治療,讓患者能夠去面對與壓力事件有關的人、事、物、情境或情緒;

 

社會層面則是讓患者和家人了解關於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症狀,以及可得到的幫助和治療,讓他們知道這樣的情況在重大災難之後是正常的,經過一定的治療程序和時間後可以克服。

 

最後,施佳佐提醒,當人親身經歷或目睹創傷,特別是威脅到生命或極重大的傷害時,往往會有極度害怕、恐懼或無助感,倘若相關狀持續未改善,應當留意可能罹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民眾可經由自我檢測表初步評估。

 

 

(本文獲「健康傳媒」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