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保坂隆(日本精神科醫師)
然而,有不少人雖然討厭被他人干涉,卻總想干涉自己的兒女和孫子。相信每個人都曾經在青春期對父母的干涉感到不耐煩,在這個時期,父母親有監護孩子的責任,出手干涉是理所當然的行為。但是孩子長大成人之後,有些父母親卻仍舊不肯鬆手。
U女士(68歲)正是一位長期干涉孩子生活的母親,但她卻認為自己的理由很正當:
「我兒子今年都42歲了,卻連一點結婚的意願都沒有。也不曉得我會不會哪天突然就走了,所以想快點抱孫子啊!可是我兒子好像連女朋友都沒有,所以我才到處打聽,找人給他做媒。只不過一直沒能找到合適的對象,我打算下次瞞著他,幫他報名婚友社。」
兒子年過40還單身,做父母的的確會擔心。不過,日本的結婚率雖然年年降低,初次結婚的平均年齡卻是逐年升高,過去「女性要在25歲以前結婚,男性則要在30歲以前結婚」或許是常識,但近來「超過40歲才結婚」倒也不怎麼稀奇了。
加上選擇不婚的人愈來愈多,照理說父母親實在沒有必要比孩子還焦急。說到底,結婚或不婚是他們的自由,就算是父母也不應該插嘴。
此外,這位兒子之所以不結婚,說不定一部分的原因是出在U女士身上。以男性而言,心理上的獨立大約在24至25歲就定型了,要是在這之後母親仍過度干涉,戀母情結的傾向將一輩子無法根治。
如果演變成這種情形,即使勸孩子「要獨立」、「要結婚」,孩子也難以切斷和母親之間的關係,無法下定決心獨立或結婚。
不過,U女士的例子還算是輕度的,因為她的兒子並沒有顯露出不悅,也沒有明確拒絕她的干涉。
而父母親的干涉還有以下這種例子:
「開始工作以後,母親還是不斷干涉我,令我很傷腦筋。稍微晚一點回家就一直打電話來,還會管我薪水要怎麼花,對我的穿著打扮和化妝都有意見,如果不聽她的,她就會趁我上班的時候把她不喜歡的東西統統丟掉。我始終默默忍耐,直到有一天她知道我交了男朋友,要我馬上帶男友去給她看,讓她鑑定對方是不是適合我。那時我覺得我的忍耐已經到了極限,於是事先租好房子,把行李一點一點地搬走,離開了那個家。當然事後我有通知她,但並沒有告訴她我搬到哪裡,也換了手機號碼。一個人住雖然辛苦,卻能過得更自由,我覺得很滿足。」
父母親之所以干涉孩子,最大的理由是擔心,希望孩子能過得好──雖然我真的希望是這樣,但卻覺得上述這位母親顯然是想要孩子一切照自己的意思行事。
若孩子年紀小,這樣的心態還說得過去,但孩子成人以後,仍想要依照自己的意思擺布孩子,不但大錯特錯,也是不可能的。
要是真的這麼做,現實上和精神上一定都會被孩子疏遠。
雖然這可以說是母親自作自受,但孩子本身應該也會為此相當難過吧。為了避免悲劇收場,家長必須轉換觀念,理解「孩子不會永遠只是個孩子」。
嬰兒潮世代往往有著根深蒂固的觀念,認為「工作、結婚、有了小孩之後,才算是真正獨當一面」,因此才會擅自認定孩子就算成年或出社會了,都還只是個孩子,超過40歲但還沒結婚,對父母來說也還是個孩子。
然而,孩子們的想法與生活方式,和父母親那個世代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在孩子打下了自己的生活基礎、能夠做到最起碼的獨立之後,就該考慮放手了。
過了放手的時機而依舊照顧孩子、過度干預孩子的一切,反而會令孩子錯失讓父母獨立的機會。
(本文節錄自《上流老人:不為金錢所困的75個老後生活提案》,聯經出版,保坂隆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