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自己都不了解你自己 還談什麼快樂

連自己都不了解你自己 還談什麼快樂

你是否也曾被這11種常見的人生困境卡住?要終結過去的情緒陰影,唯有正面迎戰,才有辦法脫離困境,迎向燦爛人生!

你是否搞不懂自己為何重覆愛上同一種人,不斷與對你冷淡的人捲入關係?

最親近的人,你卻覺得他們其實不夠了解你,還總感覺所有人都會離開?

你是否重視別人的需求勝過自己的需求,甚至不清楚自己的需求到底是什麼?

在別人眼中你一切順遂、備受讚賞,但是你心底卻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

 

我們將類似這樣的模式稱為人生的困境(lifetraps), 以下將歸納人生中常見的11種人生困境,你或許可從中找到幾個自己也有表現出的模式。

 

「被人離棄」(Abandonment)

 

是一種你所愛的人將要離你而去的感覺,一種會永遠被孤立的情緒湧上你的心頭。

 

不論是你感覺親近的人將死亡,永遠離開家庭,或是因為想要和其他人在一起而離棄你,你多少都會產生將要變成獨自一人的感覺。

 

「無法信任&傷害受虐」(Mistrust & Abuse)

 

你認為別人將會以某種方式來傷害你。

 

那些方式可能是欺騙你、帶給你身體上的傷害,或是利用你。當陷在當中時,就會想躲在一片不信任感的牆後來保護自己。

 

你要不就是完全避免與人發展情感關係,或只是擁有一段表面關係;要不就是和無法善待你的人建立關係,然後自己感到憤怒,想要報復對方。

 

「被剝奪感」(Emotional Deprivation)

 

你相信自己對愛的需求永遠不會從其他人身上獲得適當的滿足。你感覺沒有人真正在乎你、關心你,或是了解你的感受。

 

你會受到冷漠,吝於付出者的吸引,不然就是你自己會變得很冷淡,不願付出,你的情感關係必定只會往暗淡無光的方向走去。

 

你會有兩種感覺交替出現:受騙、氣憤,以及受傷害的孤獨感。但諷刺的是,你的氣憤只會讓人對你更加漸行漸遠,讓你的情感持續被剝奪。

 

「疏離孤立」(Social Exclusion)

 

你感覺自己和他人有所不同,總會有一種被世界孤立的感覺。

 

如果你有這方面的問題,那麼你可能有過被同儕排擠的經驗與感受,你會覺得你不屬於朋友圈。你可能是感覺到自己不好看、談話技巧不佳,或是感覺自己有缺陷,你會避免與人接觸,也會避免與群體發展社交關係。

 

「過度依賴」(Dependence)

 

你會覺得如果沒有其他人給你足夠的協助,就無法好好處理日常生活上的事務。

 

你要依靠別人來當你的支柱,而且總是需要別人支助你。你常會暴露出完全不信任自己判斷的態度。你感覺自己沒有什麼能力可以做出好的判斷,所以舉棋不定。難以信任自己的判斷力。

 

「脆弱不安」(Vulnerability)

 

你生活在恐懼中,擔心災難隨時會來臨,不論是自然災難、犯罪、醫療相關,或是在財務方面。你在這個世界上感受不到安全。

 

這種恐懼是多餘且不實際的,但卻會控制你的生活,你卯足全副精力,只是想確認自己是安全的。你的恐懼也可能圍繞在各種疾病之間:怕患上焦慮症、受愛滋病感染,或是精神失常。也可能是特別關切財務受損問題,害怕走上破產之路,最後流落街頭。

 

「缺陷自輕」 (Defectiveness)

 

你的內心感覺自己有缺陷。你相信當其他人接近自己,也真正了解自己後,就根本不會再愛自己了。因為缺陷可能會暴露在他人面前。你很難相信身邊的人會看重自己的價值,所以你被拒絕是可預見的。

 

「失敗自卑」(Failure)

 

你總會有自己有所不足的想法。相較於同儕,你更相信自己是失敗的。

 

在童年時期,你對於自己的成就感到自卑,其他孩童總是比你好。到了成人階段,你會誇大自己的失敗程度,並以這種方式來讓自己持續處在失敗狀況中,讓這一種困境得以維持。

 

「屈從討好」(Subjugation)

 

你會犧牲自己的需要和欲望,以達到取悅他人或迎合他人需求的目的,這樣會讓別人來控制你。

 

這樣做讓你可以擺脫罪惡感,不會因為將自己擺在第一位而傷害他人,或是因為害怕如果不服從,就會被懲罰、被離棄。

 

「超高標準」(Unrelenting Standards)

 

你會帶強迫性地要求自己達到超高標準。

 

你非常強調社會地位、錢財、成就、美感、秩序,或是別人的認同,以致不惜犧牲幸福、快樂、健康、成就感,和美滿感情的代價來達成。

 

「我有特權」(Entitlement)

 

和接受現實生活限度的能力有關。處在這個困境中的人會覺得自己很特別,他們堅持自己有辦法立即做到、說到,或是擁有任何他們想要的。

 

他們不管別人是否認為不合理,不管時間和耐心,也不管現實狀況是否可行,還有是否會影響到別人,而且自律有困難。

 

為什麼會陷入困境?

 

人生困境是一種從童年時期就開始萌芽,然後在一生中不斷重覆的模式或主題。最終結果就是到了成人階段後,我們會想辦法再創那些在童年時期傷害我們最深的情景。

 

人生困境具有會傷害自我的能力,就治療師的觀察, 正是因為有這項的特質,所以才讓它顯得如此令人痛苦。它是我們所熟知的,雖然帶給我們痛苦,但卻因為讓我們感覺自在且熟悉,因此難以扭轉。

 

正面迎戰,改變人生困境

 

人生困境是深根的長期模式,如同成癮行為或是壞習慣一樣,難以改變。

 

要改變,就需要有體驗痛苦的意願,要正面迎戰它,了解它,同時還需要紀律,每天有系統地觀察和改變行為。想要改變,就不能一下這樣,一下又要那樣地不穩定,要持續反覆練習,改變才有可能發生。

 

深入探索自己,創造個人展望

 

“我們不應停止的探索之旅,在所有所有的最終,我們會到達最初,一個首次發現的最初。”-出自詩人艾略特(T. S. Eliot)在《四個樂章》(Four Quartets)

 

我們相信,每一個人都有一些與生俱來的偏好。或許在我們生活所進行事,最重要的就是去發掘我們天生所渴望的是什麼。

 

確認自然本性最好的線索,就是情緒和身體的直覺。當我們從事滿足自然本性的活動,或是發展符合自然本性的情感關係時,我們會感到美好,我身體也會獲得滿足,能體驗到樂趣或歡樂。

 

(本文選自全書,張若儀整理) 

作者:傑弗瑞・楊 /   珍妮・克露斯克

出版:天下雜誌

書名:重建生命的內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