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全台近7成玻璃!劍橋雙碩士高材生將廢棄玻璃變藝術品

回收全台近7成玻璃!劍橋雙碩士高材生將廢棄玻璃變藝術品

上千度的玻璃膏在爐子裡發出熊熊火光,炙熱的空間裡,春池玻璃70歲的老董事長吳春池滿頭汗水,親自拿著長桿深入燒熔的爐內,宛如岩漿般的炙熱膏體緩緩流下,每個步驟一氣呵成,絲毫沒有半點遲疑。

 

「我做玻璃回收已經超過50年,因為沒錢讀書,當時擔任玻璃工人一天有6元工資,所以國小畢業,13歲時就到工廠當童工。」吳春池回憶起剛入行,短短幾句就把人帶回那個連飯都吃不飽的戰後年代。

 

早在1950年代,新竹就是玻璃的故鄉,吳春池國小畢業後就到玻璃廠跟著老師傅從基本功開始學起,尖銳的玻璃讓他雙手時常傷痕累累,衣袖間隱約可見長達十公分的傷疤。

 

 

「這玻璃膏燙的」,他雲淡風輕地說著當年的意外,沒想到自己的一生竟也跟這道傷疤一樣,與玻璃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回收全台近7成玻璃

劍橋雙碩士高材生返家接棒

 

從玻璃製造廠的小工,到回收玻璃產業的龍頭,吳春池一路走來靠得是拚勁,了解製作玻璃的配方後,他發現在熔解玻璃原料時,會加入一些「下腳料」,降低熔解時的耗能,因此他決定走這條不被看好的道路,從一台小車開始,到買地囤積廢玻璃,把回收的規模擴大,將不被看好的產業做到全台第一。

 

▲回收的廢玻璃需依照顏色分堆成玻璃山。(圖/貝殼放大提供)

 

而台灣是3C生產大國,平板電腦的風行帶動大量面板玻璃廢料需要回收,因為這些玻璃在製作過程中添加更高比例的氧化鋁,使再製的過程很難熔解。

 

原先在台積電工作的兒子吳庭安說,2012年那段時間,工廠的空間都堆滿一座座面板玻璃山,有一天下班時,看見爸爸走入家門的身影,他說,「父親不喊苦,但我知道他很累了」。

 

吳庭安思考了幾晚,決定向公司提離職,當時一位高階主管聽完他的離職理由後,只告訴他「你知道台中太陽堂關門,對我們台中人來說是多大的衝擊嗎?」台灣靠許多傳統產業撐起一代人的自信,主管一番話在他腦中迴盪不已,他感受到自己肩膀上不只是家業,還有整個玻璃產業對新竹的重要性。

 

 

二代接棒,不只做回收

還要把廢棄酒矸變藝術品

 

雖然在吳庭安小時候,父親的回收玻璃事業就已經做得風風火火,但吳春池堅持「自己兒子更應該從頭開始」,他記得很清楚,當時才國小的庭安吵著要買玩具,他就讓庭安到工廠,跟著其他員工一起分類碎玻璃,讓他跟著員工在沒有冷氣的廠房揮汗,在廢棄玻璃前彎腰。

 

▲員工正在生產線上徒手分類尖銳的玻璃碎片。(圖/貝殼放大提供)

 

吳庭安皺著眉頭說,即使過了20多年,盛夏午後面對成堆羊乳瓶那股直衝腦門的腐爛惡臭,至今依然難以忘記。難道老董在玻璃業卻有鋼鐵心,不怕兒子吃苦嗎?吳春池呵呵地笑著,「引馬喝水比餵牠喝水更重要,懂得彎腰、不怕吃苦,才能成為男子漢!」

 

 

身為準接班人,吳庭安的日子不似大家所想的備受禮遇,吳庭安笑說,「第一年薪水甚至只有50萬!」但他不只背負父親的期待,還有跟著春池走一輩子的老員工,因此他知道,再苦腳步也不能停下來。

 

「玻璃的主要成分是矽砂,春池每年回收10萬噸廢玻璃,等於為台灣減少7萬噸矽砂的開採或進口」,吳庭安說,這就是春池的社會責任,玻璃進了焚化爐燒不熔,只會成為碎片堆積在焚化爐內,影響使用年限。身為台灣最大的回收玻璃業者,一旦春池垮了,廢棄玻璃能送到哪裡去?還是只能埋在土裡,成為萬年不腐的垃圾?

 

 

為了讓回收玻璃的產業可以永續發展,吳庭安想起最基本的解決方式,就是用廢棄玻璃做出人們需要的產品,為玻璃找到無盡且永續的「循環」。

 

數以萬計的廢玻璃,該如何成為循環經濟的契機?吳庭安催生「W春池計畫」,大家都以為W是吳的英文縮寫,但吳庭安解釋,W最重要的意思是「無」。

 

W春池計畫是二代接班後對環境的溫柔宣言,以回收為理念,透過老員工的手為媒介,站在名為傳統的大船上,航向無邊無際未來。

 

 

吳庭安說,廢棄玻璃在這些年的努力下,已經成為琉璃毯或防火磚等特殊材料,他進一步要讓老員工的手藝被世界看見。春池計畫除了打造玻璃吸管、啤酒杯等生活小物,未來更要與不同領域專家合作,讓環保落實在日常生活,打造屬於這個世代的環保提案。

 

▲吳庭安期待透過W春池計畫,將廢棄玻璃變成日用品,打造屬於這個時代的環保提案。(圖/貝殼放大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