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腳痛...竟是「腎癌」轉移!醫勸:出現腰痛、血尿一定要小心

他腳痛...竟是「腎癌」轉移!醫勸:出現腰痛、血尿一定要小心

66歲的王老先生日前因腳痛不良於行,赴骨科求診,經檢查與診斷發現髖關節長有惡性腫瘤,進一步透過切片檢查才知道,髖關節的惡性腫瘤是由腎臟的惡性腫瘤轉移過來的。

揪出源頭後,他立即轉診至泌尿科,經由手術切除腎臟,後續再輔以免疫藥物治療,如今他已能重新站起來。

 

不過,並不是所有晚期患者都有機會像王老先生一樣能恢復正常生活。

 

台北榮民總醫院泌尿部主治醫師黃逸修說,腎臟癌的治療成效跟確診期別高度相關,一般來說,早期腎臟癌,也就是癌細胞尚未轉移至腎臟周邊的淋巴結與器官時,這時主要會以手術將癌組織切除。

 

癌症第一期就確診與治療,其五年存活率約為八成,第二期病人則約為七成。

 

若癌細胞已從腎臟轉移出去,主要是以藥物治療為主,包括標靶藥物治療與免疫藥物治療。在第三期確診與治療的患者,其五年存活率約為五成,第四期病人則不到一成了。

 

「腎臟癌的藥物治療反應並不好」,黃逸修說,過去常使用的免疫藥物干擾素(Interferon)或介白素-2(Interleukin-2)可誘發免疫系統攻擊癌細胞,不過反應率僅約10%,也就是100個病人使用這種藥物,只有其中十人有反應,另外90人則沒反應、癌症持續惡化,同時副作用也高。

 

目前較常使用標靶藥物,它能抑制癌細胞周邊的血管新生,讓癌細胞因為缺乏血流供應而萎縮,不過反應率約30%;最新的免疫藥物反應率也僅約40%,也就是100個病人使用這種藥物,其中40人會有反應、另外60人則無效。

 

最理想的情況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不過麻煩的是,腎臟有兩顆,其中一顆長出癌細胞,另一顆還可以補強整體腎功能,使人沒有任何症狀、不容易察覺有異。

 

黃逸修臨床上碰到早期就發現罹癌的病人,多是透過健康檢查,或是偶然腹痛就醫時,意外透過超音波或電腦斷層發現腎臟長有腫瘤。因此,定期健檢是風險較高族群能及早發現問題的方法之一。

 

黃逸修建議,年過40歲就要非常注意身體健康,並定期接受健檢,其中要包括腎臟超音波;如果出現無痛性血尿、腰痛、腰部摸到腫塊等,應立即就醫檢查。

 

另外,研究顯示吸菸、肥胖、高血壓、長期服用止痛藥的人,罹患腎臟癌的風險比一般人高,這些危險因子宜盡量遠離才好。

 

延伸閱讀

爺爺腳痛難走路 竟是腎臟惡性腫瘤轉移到髖關節

健檢報告沒紅字,健康就沒問題嗎?大數據分析找死角

全年達5.75億人次 大陸健檢市場快速成長

 

(本文獲「udn聯合新聞網」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