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我們身為「父親」或「母親」的角色責任,會大到讓我們忘記當初成立家庭的初衷。
因為愛而結合的家庭,「夫妻」關係其實應該擺在第一位;但在我們的教養文化中,「養兒防老」觀念背後的擔憂與恐懼,讓我們認為:如果沒有教好孩子,未來不只孩子有危機,自己也會有危機。我們因而忘記自己,也忘記了「夫妻」這層更是重要的角色。
仔細想想,在複雜的家族系統裡,太太擔任的不只是母親角色而已。如果放入家族中,還會有以下現象:
•委屈的媳婦背後,是孤單的太太—因為先生成為夾心餅乾,或向來就站在母親那一方。
• 不睦的姑嫂背後,也是孤單的太太—因為先生要顧念手足,從小被教育胳臂不能往外彎。
當夫妻系統出了問題,所有在家庭中的次系統就會跟著出狀況。一旦最重要的愛與滋養的泉源出了問題,在所有次系統裡,我們就只能奮力求生存,或是加倍去證明自己的能力和存在的價值;但卻在努力證明中,更加壓縮與另一半親密相處的時間。
然而也會有許多先生提出抗議,認為自己並沒有消失,而是千方百計地想要擠進母子或母女的圈圈裡,卻不得其門而入,總是被太太擋下來。
太太認為自己才是哺育孩子、懂得孩子需求的人,先生在被排除在外、感到挫敗的情況下,只能將自己的心力投注在家庭之外的事務上。
先生的挫敗感,可能來自於自己不管怎麼做,太太都不滿意。久而久之,這會形成惡性循環,讓先生在家中愈來愈邊緣;雖是家中主要經濟來源,卻難以再提供情感支持。
所以,愈是在管教上容易失控、過度關注孩子出現的各種行為問題,或是因為孩子犯一點小錯就過度責罰的母親,愈該回頭檢視自己與伴侶的關係,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
請妳回頭檢視自己在親密相處上的需求,不快樂的大人,養不出快樂的孩子,唯有妳的需求好好受到理解和滿足時,妳才會成為家裡溫暖與愛的泉源和支柱。
同樣地,被親子關係排除在外的伴侶,更要重新去思考:你是否有好好進入關係中承擔起父親職責,並且願意去支持與滋養你的伴侶關係。如此一來,兩根家庭中的支柱,才得以穩健地存在。
本文摘自《不願放手的父母,過度涉入的你》,遠流出版,吳姵瑩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