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NHK電視台日前製作「發熱衣特輯」,邀請到日本平價服飾UNIQLO的研發部長中野正海,解說發熱衣的原理與3大錯誤穿法。他指出,人在不做任何事情的狀態下,一天會釋放約800毫升的水蒸氣,而發熱衣的特殊纖維,只要接觸到人體所散發出的水蒸氣,就會將其轉換成熱能,以發揮保暖效果。
但是,如果發熱衣無法接觸到水蒸氣,轉換熱能的原理就無法完美運作;例如「發熱衣內又穿其他保暖衣物」,阻隔了人體水蒸氣與發熱衣間的接觸;或者,發熱衣的「尺寸過大」無法貼合身體,也會使特殊纖維捕捉水分的程度降低;而當人「大量流汗時」,不建議穿發熱衣,因為身體過多的水氣停留在纖維,會有寒冷的反效果。
不同台灣的「洋蔥式」 日韓推「玉米式」穿搭
「穿穿脫脫,又要拿衣服在身上好麻煩」,除了裡頭穿發熱衣保暖外,台灣民眾習慣在天冷時採取「洋蔥式」穿法,藉由一層一層的衣服,來隔絕冷空氣;不過一旦溫差大時,就會面臨穿脫不斷、攜帶麻煩的困擾。
氣象專家彭啟明曾指出,在日本、韓國「玉米式」穿搭早已行之有年,有別於一層一層的「洋蔥式」,「玉米式」只要外頭穿一件保暖隔熱、防風防水的大衣、褲子及鞋子,而裡頭只穿著簡單的發熱衣、長袖上衣或針織衫,就算溫差大,一進溫暖的室內,不但容易穿脫、攜帶上也不會太過沉重及多件。
▲發熱衣無法接觸到水蒸氣,轉換熱能的原理就無法完美運作。(圖/UNIQLO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