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肩痊癒後,健身開始想偷懶 女兒動怒的啟示:持續下去就是最大目標

五十肩痊癒後,健身開始想偷懶 女兒動怒的啟示:持續下去就是最大目標

最近常跟我的健身教練女兒一起接受媒體訪問。媒體看我現在的體態並不是那種非常精實的狀態,就喜歡問我有沒有設定一個目標。我開玩笑說,那就跟我很多書的書名一樣,以練到體脂率「18%」為目標吧!

女兒在旁邊笑我:「那對你來說,很難耶!我們都不容易做到了。不要說大話,最後做不到,就不樂活了。」

我說:「用別的數字,沒有賣點啊!」

女兒說:「我認為,『一直持續做下去』就是你的目標。」

我和採訪的記者聽到這個回答,猶如醍醐灌頂,兼打通了任督二脈。

 

持續下去」其實已經是很難的目標了。

 

重訓改善五十肩之後,上課變得意興闌珊

 

去年五月,因為罹患五十肩,所以才下定決心接受女兒的重訓建議,開始了一週上一次健身房的規律生活。初期不只很積極去上課,還在家裡自主訓練,因為看到五十肩的症狀愈來愈有改善,就覺得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約略過了半年,五十肩幾乎已經完全復原,上健身房繼續重訓課程的動機開始逐漸消失,甚至到了預定上課的時間,就有些意興闌珊,想說找個理由暫停一次吧!

 

請假理由其實很多,因為只要跟女兒說,原定上課時間,臨時被安排了要去演講或上通告就可以了,但女兒總是想盡辦法調動別的學生的時間,挪來配合我,我總不能說完全沒空吧?

 

這樣不情不願去上課,約莫過了一兩個月。就算在上課,我也經常偷瞄牆上的時間,好希望一個鐘頭趕快過去。回家也不想自主訓練,彷彿回到學生時代,一切都是為了考試才讀書。女兒當然看得出老爸逃避的心態,但也莫可奈何。

 

女兒動怒反成轉捩點,「學生」自知理虧

 

事情終於來到了一個引爆點,但事後來看,卻是一個轉捩點。春節過後的某一天,女兒說他們健身房中午要吃春酒,但不會影響到我當天下午四點的課程。

 

下午三點半,她回到家,脫鞋進了客廳。我看她步履不穩,應該喝了點酒,想說或許沒辦法上課了,就跟她說:「你這樣子,今天還能上課嗎?」

 

她沒理我,直接往她的房間走去,然後用力帶上房門,有點動怒地說:「你不想上,就不要上了。」

 

這個情境有點尷尬。「父親」的角色讓我對她居然用這種態度跟我講話,覺得很生氣,但是另一個「學生」的身分卻讓我覺得理虧。老師都沒有請假了,學生怎麼可以找理由不上課呢?

 

我回到臥室,把健身的衣服換上,然後隔著她的房門跟她說:「妳休息一下,爸先過去了。」

 

永遠都是孩子?別再用權威態度對待子女

 

走向健身房的路上,我沒有怪罪女兒對我的態度,我想這也是進入第三人生的父母應該要學習的功課。不要再用「權威」的立場來面對成年的子女,因為時代變化太快,他們可能懂得早就比父母都多了。

 

我們應該接受子女的「專業」,這不就是我們當年教養他們長大,希望得到的成果嗎?

 

我們常聽長輩說:「子女不管多老,在父母心中,永遠都是孩子!」這句話早就不合時宜,我甚至常常希望把家裡重大的決定權交給子女,因為我相信他們絕對有這個能力。

 

我有三個子女,個個都有專長。

 

我雖然出了11本書,但文筆完全不及擔任編輯的大女兒。兒子所從事的音樂工作,我根本沒有可以提出建議的資格。小女兒在健身知識方面的進修,幾乎等同復健系學生該具備的本職學能,如果不是她的指導,我的五十肩怎麼可能痊癒?

 

健身不再逃避,「持續下去」就是最大目標

 

自從那次甩門、咆哮事件後,我再也不敢心存逃避上課的念頭,甚至主動跟她說,以後我要提早15分鐘到健身房,先自己做完熱身,這樣才不會耽誤到完整的上課時間。

 

這段上課期間,也跟女兒提出過我的困惑:究竟我能透過重訓達成什麼目標?她跟我提了一個「穿隧效應」的理論。

 

健身就像在鑿一個隧道,在過程中當然會因為漆黑未知,而感到徬徨,但最後終於鑿通了之後,你就能看到一片光明的前景與具體的成果,而你唯一能做的事,就是「一直持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