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該討好的人,是你自己!中年後的成熟,情願有些情緒,也不做欺騙自己的好人

最該討好的人,是你自己!中年後的成熟,情願有些情緒,也不做欺騙自己的好人

只有自己,才能填滿內心的空虛寂寞。

以他人為中心的人,由於太在意周遭及他人的想法,所以無法靠自身力量滿足內心,於是就會覺得:

 

1.如果沒人愛自己,他們就無法滿足。

2.一旦得不到別人認同,就難以安心。

3.沒人在身邊,就感覺寂寞。

 

他們期待別人來填滿自己感到空虛匱乏的心。但是別人的反應和所說的話,並不一定能如自己期待。嚴格來說,我們和別人的想法不可能百分之百相同。因為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而且能充分滿足自己內心的人,也是自己。

 

從「愛自己」這一點來說,將滿足內心的任務交給他人,無法靠自己滿足自己的需求,可說是「以他人為中心」的人致命的弱點。

 

當自己跟別人的想法落差愈大,就會產生更多的不滿。若心懷怨懟繼續期待對方,就會演變成以下結果:

 

1.不管我怎麼說,他就是不聽我說。

2.跟他完全無法溝通!

3.不管我怎麼說,他都無法理解。

4.我們總是意見不同,再怎麼說也沒意義。

5.他從來沒有一次贊同我。

6.說了也是白說,只是形成對立而已!算了,我已經放棄跟他溝通了。

 

如果沉浸在憤怒的情緒,進而自怨自艾地感嘆:「都沒有人了解我。」「我不知道該怎麼處理這種情緒。」就會更感到絕望無助。

 

當這種無助的心情益發強烈,使人完全被孤獨感擊潰時,就會很想牢牢抓住些什麼並且放聲大喊:「無論是誰都好,我只希望有人能將我從這種狀況中解救出來!」

 

一切都是別人的錯?

 

以上這些無處可訴的內心掙扎,當然只是自己片面的說法。

 

這時,如果能聽聽對方的說法,他肯定會這樣回應你:「你根本不聽我說,對我的想法,完全充耳不聞!」

 

的確,當你主張「A」,對方也表示認同時,你就會感到欣慰。但,如果對方主張與你想法不同的「B」的話,你又有何感覺?

 

這時,你或許會覺得對方不了解你而感到受傷,或者無法認同對方主張B的心情,畢竟你期待對方能順你的心意,理解你的想法。

 

要是你稍微再堅持一點,對方可能會同意退讓,但即使表面上答應你,卻明顯顯現出無法認同的態度和表情。

 

你可能暗自慶幸:「他能認同真是太好了」,但同時又覺得不開心:「什麼態度嘛,那種皮笑肉不笑的樣子……明明可以愉快一點同意的。」如果只是單方面要求對方順從,就會經常得到這種結果。

 

不管如何,如果不知道靠自己滿足心靈的方法,就會向外索求。一旦這樣做,自己的心就一定會受對方的反應影響。

 

事實上,當我們受他人左右時,自己也是會有感覺。但即使如此,由於不知如何處理與調適心情,於是又陷入不斷外求的惡性循環中。

 

像這樣,當一方想這麼做,另一方卻想那麼做,在雙方的期望和想法出現歧異時,彼此都認為自己才是正確的,同時也都覺得不被對方了解而感到不滿。當這種情緒變得強烈時,經常就會演變成爭執。

 

常有人問我:「和對方意見不同,形成對立時,應該怎麼做才好?」只是,這些人所說的,真的是所謂的「對立」嗎?

 

若是以他人為中心的角度來看,當我主張A,對方主張B時,確實就會產生紛爭。

 

又或者他們腦中只有二選一的想法:「我覺得不錯的選項,對方覺得不好;但對方覺得好的選項,我又覺得不妥。」,還有「我贏的話,對方就會輸;我輸的話,對方就會贏。」

 

在這樣的前提下,就無法思考如何找出折衷的方法,讓意見不合的雙方都能皆大歡喜。

 

自我中心心理學的基本概念是:「為了愛自己,要做出符合自己心意的選擇。」第一次聽到這個概念的人,一定都會心存猶豫,覺得每個人要是都堅持己見,那問題完全無法解決,社會肯定大亂。

 

在以他人為中心的思想洗禮下,會有這種誤解自然不令人意外。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本文摘自《其實,我們都寂寞:培養獨處的能力,做自己最好的陪伴》,時報出版,石原加受子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