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是膚淺的」(beauty is only skin deep)這句話可以用來警惕年輕人,不要疏於充實內在,但是對熟齡人士來說,漂亮可不只是表層那麼簡單。
重視外表可以帶來諸多益處,例如:
1.由外表影響內在精神,增加自信心,產生魅力。
2.影響他人用正向態度對待,活化人際連結。
3.產生較健康的生活型態,延長壽命。
四十歲之後的美,是活得漂亮
年輕時的外表由DNA決定大半,漂亮的人佔有優勢,在「月暈效應」影響下,長的正的人被認為能力比較強,連薪水都比較高,外貌就是資本。
不過,老天爺是公平的,隨著年紀增加「相由心生」,主導權慢慢回到自己的手上。美國總統林肯有句名言「四十歲以前相貌是父母給的,四十歲以後人要對自己的容貌負責」,就是在說這一回事。
心理年齡輕,會活得較長壽
一個人精神上的萎靡,會藉由外表的邋遢一點一滴形於外的崩壞下來。相反的,一個在乎自己是否能站得挺,注意穿搭有否得體的人,這樣的生活態度可以讓人保持在一定的張力下,不會因散漫而衰頹。
打理外表可以讓自己感覺比較有活力,覺得自己比較年輕。研究發現,心理年齡較實際年齡輕的中高齡人士,壽命較長也活得較健康。重視外表可以讓人由外而向內激發精神層次,進而產生影響。
這樣想想,歷史上愛美出了名的人有許多是長壽者,清朝慈禧太后享壽74歲、據說清朝平均年齡約33歲,慈禧幾乎多了「一輩」以上,當然皇宮貴族環境條件優於一般人,但清朝皇帝平均壽命53歲,慈禧還是長壽許多。民國之後宋美齡活了106歲,而她也以注重儀表聞名。
先敬羅衣後敬人,這是人性
「先敬羅衣後敬人」這句話有一點點揶揄人不重視內涵只在乎物質外表。但是,對於不熟的人,第一印象的確來自於外表。電影裡灰姑娘要華麗變身成萬人迷,最大的變化就是穿著、妝容的改變,然後命運就改變了。
有一個社會實驗將同一個孩子做不同的打扮,然後讓她在獨自在餐廳看群眾的反應。小女生穿著破舊、頭髮蓬亂時,餐廳內的人對她是冷漠的,甚至拒絕她的求助,而當她穿載乾淨整齊的時候,小女生的無助獲得許多人主動趨前關心。
「先敬羅衣後敬人」是社會的現實,也是人性。
將自己打理好,能影響別人對我們的態度,容易有善的人際連結。
年紀愈大,愈要注意外觀
台灣社會不鼓勵中高齡人士重視外表,尤其對女性的要求「內在美」,崇尚心靈的平和寧靜,要以氣質取勝。
這些話乍聽之下不無道理,但是仔細一想,形於外的部分都無法重視,內在又如何能夠安適?連最講求內在的宗教世界,都需要外在的儀軌來規範,何況我們凡夫俗子。
已逝的蘋果賈伯斯終年半高領上衣加牛仔褲、臉書祖克伯則是一貫的灰T,他們被推崇為不將時間放在不重要的事情上。但他們的「不重視穿搭」本身就是一種「重視」,藉由刻意維持的形式,呈現出自己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我們的外表在告訴別人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這是我們自己形塑出來的。
簡單來說,外表也是我們呈現氣質的方式。
年紀越大,氣質更要維護
日前去了一趟北投文物館用餐,它的前身是日式旅館,典雅庭園襯托靜謐的古蹟分外細緻,餐後步行路過一幢尚待整修的日式老宅,衰頹破落狀態驚人。以規模格局來看,這兩幢建物年代氣質接近,但是有沒有維護讓它們大相逕庭。
人的外貌也是如此,隨著年紀愈來愈大,身材、皮膚、髮質都會改變,不能再以「自然就是美」為藉口,作為邋遢的理由。
我的外婆到80歲時,還是日日梳著髮髻裁剪簡單的衣衫,看起來很是清爽精神,在我的記憶裡,這就是美。不要誤解愛美就是要用名牌堆砌浮誇炫耀,也不是愛慕虛榮,而是一種讓自己維持在美好狀態的努力。
愛美的意圖,是熟齡人士的「美力」,藉著新的一年開始,把變美列入今年行動計畫吧!
# 如何具體發揮美力下期教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