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罹帕金森氏症,陷憂鬱風暴中…她從「心」找解方:病痛抹滅不了妳的價值成就,生命仍開闊

媽媽罹帕金森氏症,陷憂鬱風暴中…她從「心」找解方:病痛抹滅不了妳的價值成就,生命仍開闊

當母親確診為巴金森氏症的那一刻,全家都陷入愁雲慘霧中,因為到目前為止,它是個無法復原的病症,只能延緩惡化的速度。到如今,母親已步入了第三期,除了行走時容易重心不穩而摔倒,對於自己病況也十分悲觀,甚至不太肯吃藥,活動意願也非常低,在情緒上的影響,比身體上的障礙更令我們擔憂。

 

雖然父母親兩人同住,但父親逾80歲了,要照顧母親也太為難,何況以前家務是母親操持,現在她生病,父親要接手家務都有困難。我們兄妹三人商量後,決定還是去申請雇用外籍看護工,來幫忙照顧母親。從找仲介,到申請程序、通過巴氏量表等關卡,好不容易等到印尼籍的阿娣來了,我們總算比較放心。

 

阿娣是個中年婦女,第一次來台灣當看護工,個性謹慎,對我父母親還算和善,可能是希望盡早得到信任,做起事來積極俐落。但阿娣不太會中文,只能簡單溝通。而母親因為病況的關係,越來越不喜歡說話,需要費心跟阿娣講事情時,就更不願開口了,常常得要父親幫忙說,導致阿娣跟母親之間互動非常少。

 

外籍看護難溝通,母親更抗拒吃藥

 

以藥物控制病情,對巴金森氏症患者很重要,我們一開始就叮嚀阿娣,要按時提醒母親吃藥,阿娣也都會遵照吩咐。但對慢性病患來說,不想吃藥、懶得吃藥,甚至厭惡吃藥都是常見的事,如果母親不吃,阿娣也不知道該怎麼勸,只能重複提醒,但這樣的「嘮叨」只會讓母親更不想吃,甚至對阿娣有些反感。

 

提醒吃藥,竟成了阿娣跟母親之間最大的溝通障礙,此外,阿娣因為語言不太通,除了照顧有關的事情外,幾乎也不太會跟母親講話。有幾次,母親甚至跟我們說,可以不要繼續讓阿娣照顧她嗎?

 

這讓我們非常傷腦筋,因為要換人並不容易,而且換過的人能不能跟母親合得來,也無法保證。當初決定聘用外籍看護工,當然是因為負擔相對較輕,但現在看起來,未必是最好的方式。

 

我請教過一些同事或朋友,有經驗的人坦承,這的確是看運氣,也不容易解決;如果找本國籍看護,或是有經驗的照顧服務員,相對比較理想。其中有個朋友建議,如果已經有外籍看護工了,若能搭配本國籍看護定時來幫忙,也許會好一些。

 

情緒打擊大過病痛,轉移注意力助身心平穩

 

秋悅,就是我在網路照護平台上找到的照服員,原先在養護機構工作過10多年,後來因要照顧公婆,轉換到平台上接案服務,讓她可以自由安排工作時間。我希望她下午到傍晚時段能來照顧母親,因為這是母親服藥的時間,同時還能協助沐浴、到附近散散步。

 

第一次見到秋悅,感覺她是個開朗健談的人,雖然在平台上已看到她有豐富的照顧經歷,但真的聊起來,才知道她對各種患者都有相當了解,包括像母親這樣的巴金森氏症,或是重度失智、癌症晚期等狀況。

 

由於她接觸得多,對病患需求與感受也有很深刻的體認。她認為母親目前在身體上的負擔,遠不如情緒上的打擊,要讓她對未來樂觀點,才是正常服藥的關鍵。平常跟她多聊點開心的事,或是一些新鮮有趣的話題,轉移她對病況的過度關注,才能讓身心獲得較平穩的狀態。

 

罹病無法抹滅價值,生命更開闊

 

所以每次要服藥的時候,她總是不經意地製造一些話題,減緩母親對服藥的抗拒。此外,她也嘗試鼓勵母親表達情緒,然後再用適當方式引導,或是用自身的許多經驗,及過往看到的例子,來減輕母親的情緒負擔。

 

更重要的是,她在聊天的過程中,她會讓母親重新審視自我價值,並不會因生病讓以往的貢獻與成就而有所抹滅。在未來,母親還有很多的事可以做,也能讓生命往更開闊的地方走。

 

秋悅真的不是個單純只是來「照顧」母親的人,她跟父親也很能聊,讓家裡的氣氛變得不一樣,還會主動教導父親及阿娣,幫母親做一些被動關節運動。一方面,讓母親減緩肢體的退化,另一方面,也讓母親多點機會跟她人互動,別說父親更能體會母親的心情,連阿娣,母親也逐漸能接納。

 

從秋悅身上,我才了解到照顧人,真的不是件簡單的事,身體跟心情都能「顧到」,才是完整的照顧。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本文獲「優照護」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