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芬總是抱怨家門不幸,家裡出了個好吃懶作的弟弟,常向她借錢,口頭上說是「借」,當然從沒有還過錢。阿芬叫弟弟要穩定工作,不為自己也要為孩子將來打算,弟弟當場臭臉,嫌她賺幾個臭錢就自以為了不起。
父母向阿芬拿錢購屋,又借名登記在弟弟名下,他拿去貸二胎沒有按期還款,銀行通知要法拍,又是阿芬籌錢把房子留下來。而弟媳則在網路上說先生家有「毒菇」,連他們怎麼養小孩都要管。
爸爸生病,阿芬找醫院、找看護,媽媽連訂醫院的餐都要奪命連環扣,問她可不可以?工作、家庭兩頭燒,阿芬累到嚴重自律神經失調,問她為什麼不找弟弟一起分勞?她說弟弟照顧不來。結果,她從臉書看到弟弟一家在墾丁度假,陽光、沙灘、大餐照片,對映她在病床旁的慘白燈光,格外諷刺。
「做到流汗,卻讓人嫌到流涎」,有讓阿芬有學到教訓嗎?沒有。她仍然一邊抱怨「我弟很爛」、「不知感恩」,一邊張羅一家的大小事。並且,在工作上也是這種模式。
爭不贏你,乾脆擺爛
家庭關係裡,如果有特別強勢全攬責任的人,其他人理所當然會放手。就如水流積到低窪之處一樣,家庭之間看不見的互動力量,會讓家裡自我價感比較低的那一位,形成「既然我爭不贏你,那乾脆盡情擺爛」—無法做任何事或決定,凡事最好有別人動手,最好有別人給答案,自己不用負責任,「反正天塌下來有人擔!」
這樣的「強、弱」組合,成為相互依存,許多夫妻、親子的身上看到這樣的搭配,例如「媽寶」配「寶媽」,軟爛老公配犧牲奉獻的老婆,或是相反過來。
扮演強者的人,看似一直在付出,一直在吃虧,但如果再仔細觀察,為無能者收拾麻煩,在埋怨自己負擔重的聲音中藏有些許成就感。別人愈弱自己顯得愈強,自己才是最好的、最對的。擔起這麼多重要的責任,自己是多麼的重要,在關係裡高高在上。
真心換絕情,逼他走的卻是你
一直單向付出的人,口中常說是「為了你好」、為了「顧全大局」,自己不求回報。但這是真的嗎?在物質上可能不需要,但他們要對方的肯定、感激,要的是人情上的回報。
對於被當無能而接受幫助的人來說,這種低自尊的感受並不好受,沒有人希望自己是毫無價值的。所以,那個讓自己覺得無用的人,就成為心裡不滿的目標,更別說要他感恩。
阿芬的弟弟就是這樣的心情,覺得阿芬老是在當假好人,實際上是嫌棄他、瞧不起他,讓他沒有尊嚴。
弟弟的回應態度,阿芬當然沒有得到感恩,許多忘恩負義的故事就是這樣發生。在夫妻關係裡,常看到被照顧的一方,反而成為求去的人,投向看起來條件沒那麼好的他人。
無能是寵出來的,別想用付出來改變對方
關係裡的無能是被寵出來的。所以,不要一昧想「我對你這麼好」來拉攏對方的心,甚至想讓對方因感動而改變。醒醒吧!人是自己生命的主宰,換句話說,能夠主宰的也只有自己,不要想要改變他人。
「都是一家人,就看他自生自滅嗎?」不理會對方的麻煩顯得自己很無情。但實際上要改變局面的,正是停止過度付出,將責任劃分清楚,把對方該負的責任還給對方,讓彼此之間是對等的。
如果阿芬願意試一試,不要一直看家人有什麼需要,就逕自迎合,而是把生活重心放到自己身上,想一想自己要什麼、為自己多盤算一些。阿芬會發現,家裡的情況是有機會改變的,而她的生活也會比較輕鬆。
每個人在自己的位置上,父母當好父母,子女當好子女,手足當好手足,不要越位,做好自己份內事,才能家和萬事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