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工作「忘了怎麼生活」,她才退3天就失眠!專家:「老不休」能延緩失智,3重點樂活第三人生

不工作「忘了怎麼生活」,她才退3天就失眠!專家:「老不休」能延緩失智,3重點樂活第三人生

王阿姨未婚,擔任服飾業零售員多年,來到我的門診是因為最近退休,居然開始有了失眠與恐慌的困擾。「我本來想退休能夠享清福,不用每天早起,可以睡到自然醒。頭一兩天很開心,覺得不用去上班好輕鬆,結果第三天開始恐慌了,一整天不知道該做什麼,到了晚上居然睡不著…。」

 

許多在職卻因工作壓力、或型態而有焦慮失眠困擾的病患們,常嚷著想快點退休,彷彿退休後,所有的焦慮、失眠就可以迎刃而解。此時,我都會反問他們:「現在平均壽命80歲,假設你65歲退休,那麼還有15年時間,你想好要做什麼了嗎?」

 

老後「準備度」才是健康退休關鍵

 

隨著健康照護進步,大家越活越久,這也意味退休後的時間越來越長,甚至產生「第三人生」的概念。如同有人提倡不該用65歲來定義「老年」,考量平均壽命增加,退休的條件與年齡是否還是一成不變?而「退休」這件事又對身體健康或心理健康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過去不少研究探討退休年齡與認知功能退化、甚至是失智風險的關係。有些研究發現,延後退休者的認知功能退化較緩慢、或失智風險較低;但也有研究顯示相反結果,系統性回顧統整多篇研究,顯示退休對認知功能退化,並沒有明顯危害。

 

會造成這些不一致的結論,其中一個可能的解釋是「倒因為果」,因為認知功能較佳的人,能夠繼續勝任本來的工作,所以較晚退休,也出現較晚退休導致認知功能比較好的結果。

 

所以,與其定義出一個退休的「年齡」,我認為退休的「準備度」,才是能不能擁有一個健康退休生活的重要關鍵。

 

規劃安排生活課表,是退休第一件功課

 

歸結起來,「工作」對大腦保護的效果可能來自三個重要面向:一是成就感與目標,二是人際網絡,三是規律生活。

 

為了要完成工作目標,生活會依循一個固定的結構與作息,有重心且持續的刺激大腦,而完成工作後能夠帶來成就感與自我滿足。此外,絕大多數的工作都脫離不了團隊合作,有同事一起工作打拼,或是必須與人互動,因而能夠維持一定的社交互動與網絡。所以這三個面向,可作為要「準備」退休的中老年人思考,如何安排退休生活的方向。

 

退休後面臨的第一大挑戰就是生活頓失重心與目標,不再上班之後,很多人常忘了要怎麼「生活」,時間突然變得很多,卻漫無目標,無所事事。

 

 

因此,規劃安排生活的「課表」是退休的第一件功課!不管是什麼課,把握幾個重要原則:要能讓自己感到有成就感,做的時候心情愉快,並且還能有一點挑戰,讓自己覺得有在學習新的事物。

 

這些活動或生活重心可能多數是自己獨立完成的,但如果能有部分是可以與其他人一起共同完成,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特質,這關係到退休後面臨的第二大挑戰—人際網絡的縮小或喪失。

 

職場互動可刺激腦力,預防退化

 

剛剛提到,工作時會有除了家人、親友之外的職場人際網絡,但這樣的人際互動常隨著退休、不再有工作連結或共同話題之後,逐漸失去聯絡。人際互動對大腦是很好的刺激,會需要使用複雜的認知功能,比如要注意聆聽、理解對方說話的內容,接著要尋找記憶中可能相似的經驗或思考對方說話的內容,該給予什麼樣的回應等。

 

因此,維持退休後活躍的人際網絡與互動,是預防大腦退化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參與志工、社區團體或其他的社群活動,來建立新的人際網絡與互動,讓老年生活不孤單。

 

退休代表人生一個重要階段的結束,但不意味活躍規律的生活也要隨之結束。做好準備與規劃,找到對自己老年生活來說有意義的新規律與生活目標,保持大腦健康活躍,退休後的生活依然可以多采多姿!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