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有錢都給兒子,手頭緊卻向自己討孝親費...她要哥哥幫扶養卻被嗆:「媽媽只有我一個小孩嗎?」

父母有錢都給兒子,手頭緊卻向自己討孝親費...她要哥哥幫扶養卻被嗆:「媽媽只有我一個小孩嗎?」

圖片僅示意

「媽媽」在家庭中,是「絕對」的存在。我們相信媽媽所做的一切都是為孩子好、媽媽愛孩子勝過愛自己。然而現實中,並不是所有母親都完美無缺。面對母女關係造成的傷,即便我們覺得:「真的好痛苦!」也有苦難言。

韓國資深心理師金善英認為,想要擁有更健康的母女關係,就必須學會當個不聽話的「壞女兒」。學會與媽媽保持適當的距離,不再接收她的負面情緒,努力守護自己,當妳能夠先理解自己的內在問題,放下內心的愧疚感,才能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成為一個真正成熟的大人。

 

「你幫哥哥買了房子,那我呢?」

 

在有兒也有女的家庭裡,媽媽偏心通常是因為重男輕女。京子就是如此。京子有一兒一女,她格外寵溺大兒子,對大兒子用充滿愛的肢體接觸和溫柔的語氣,對女兒愛用命令式語氣,導致女兒和京子不親。在學校很受歡迎的女兒,回到家悶頭不說話。女兒越不會撒嬌,京子就越不喜歡她。而且女兒還越來越胖。

 

京子會這樣,果然是來自童年的影響。京子有個哥哥,京子父母疼兒子勝過疼女兒,哥哥讀碩博士的時候,父母一手包辦學費,哥哥結婚時,父母也準備好新房和新車。然而,京子受到父母的不公平對待,連京子丈夫公司破產的時候,娘家父母也視若無睹京子夫妻的困境。

 

不過,京子的反應讓人印象深刻。京子認為「重男輕女,天經地義」,認命接受現實。京子從小生活在偏心和性別歧視中,對不平等的問題十分遲鈍。所以,京子自己生了孩子,也重男輕女,帶給女兒相同傷害。因為京子被「重男輕女」的觀念洗滌,覺得自己並沒因此受到傷害,所以不清楚女兒受到這種對待時會受傷。她把自己的行為合理化,認為是女兒先做出不討喜的行為,所以她只能那樣對待女兒。

 

京子女兒自小否定自我價值,沒學會怎麼獲得別人的關心和愛。她在成長過程中變胖的最大原因是,想彌補自己得不到的母愛。換言之。京子低落的自尊傳承到女兒身上,以後當女兒結婚生子時,女兒很可能會把自己沒得到的母愛,再次以扭曲或過度保護的方式,傳到孩子身上。

 

如今卻要我孝順

 

儘管女兒怨嘆、認命,但偶爾會出現無法忍受的時刻。爸媽說手頭緊,向女兒討孝親費,女兒氣到跟媽媽大吼:「你們有錢的時候把錢都給了哥哥,為什麼現在要這樣對我?」

但媽媽也不認輸,回擊道:「你這個不孝女,不知道反哺報恩。」

 

然後,女兒打電話質問哥哥:「你不是應該負責養媽媽嗎?拜託你有點良心。」

哥哥對妹妹發火:「媽媽只有我一個小孩嗎?」

 

女兒覺得自己對媽媽來說,只是個提款機,想到就傷心。在家裡我到底算什麼?媽媽從小說的一句話時時縈繞在女兒耳邊,「大女兒(女兒中排行老大)是生來幫忙家務的」。媽媽生我是為了有人幫忙照顧家裡嗎?女兒心生懷疑。

 

諮商師看「好女兒情結」

 

女兒也得考慮自己,而不是考慮媽媽。如果女兒從小努力成為父母能依靠的好女兒,有可能會被「好孩子」情結折磨。通常女兒會意識到好孩子情結的契機如下:「媽媽跟朋友借了一點錢,你幫我還吧,你是個孝順的女兒啊。」

 

媽媽過於理直氣壯的模樣,女兒察覺到有什麼不對勁,在好女兒就是得乖巧聽話,扛起父母生計的觀念下,女兒不及思考。女兒因一肩承擔父母大大小小的事而痛苦。媽媽用「我們養大了你,你不只要負責我們的生計,還得承擔我們的債務」的牽強邏輯,說「因為你是個好女兒」推卸自己的責任。媽媽主張如果女兒不滿足需求就是不孝,反之,滿足需求就是孝順,無限度地依賴女兒。媽媽越依賴女兒,提出的要求就過分。

 

假使女兒拒絕了她一次,她就會覺得被背叛、難過,而女兒就會淪為媽媽心中的壞女兒。女兒不想淪落成壞女兒,選擇忍耐,扛下辛苦的生活。像這種只付出卻得不到回報的母女關係,最後會影響女兒整個人生。

 

我建議女兒不要再被「好女兒」的藉口給利用了。如果女兒放棄當個好女兒,媽媽會很吃驚,把女兒當成不孝女,重複灌輸一直以來灌輸女兒的觀念,說不定也會威脅女兒。女兒會因為媽媽的威脅而折磨與痛苦,而且那是長期被灌輸的觀念,女兒有可能覺得那才是正確的。事實不然。就算媽媽說女兒很不孝,我希望女兒也能安慰自己,告訴自己「我沒關係」,直接當個不孝女吧。成為不孝女才能解決問題。

 

媽媽期望的好女兒將永遠無法擺脫現狀,所以,我希望女兒不要再被「好女兒」的形象束縛,下定決心成為壞女兒吧。父母的標準與觀念不全然正確。父母訂的好女兒標準是為了誰好?難道不是為了自己嗎?父母嘴上說這是為了女兒好,假裝寶貝女兒,但這些最終只是父母挽留女兒,要女兒照顧自己才說的話。記住,這並不是為了你說的。

 

現在開始也能有所改變

 

小時候的感受,長大後也不會有太大改變,過去女兒對媽媽的期望落空,長大成人後仍然抱著總會實現的期待。看一下年幼的自己的心情吧。女兒必須理解內在孩子的情感,與之共鳴,明白年幼的自己有多麼難受與不安,並畫出即使是母親也不能踰越的界線。

 

大部分的女兒不知道自己小時候全力以赴迎合媽媽的期待,因為女兒會看到媽媽因為我努力而幸福,媽媽看見乖巧的我而感到滿足。因此,女兒無法認知到內心痛苦。另一個原因是,周遭的人喜歡贊許聽話的乖女兒。

 

「你真成熟。」

「一個孩子怎麼這麼穩重啊。」

 

要女兒擺脫過去被讚美與被肯定的時期不容易。過去媽媽對女兒的依賴帶給女兒滿足感,以致女兒現在很難擺脫這個狀態。但等到以後女兒疲憊或生病,就會後悔自己從前太為別人而活,沒能享受自己的人生。女兒得記住小時候的自己有多心累。

 

作者簡介_金善英(김선영)

韓國家庭諮商研究所所長,專門諮商家庭矛盾問題。韓國祥明大學家庭福利諮商研究所碩士,美國加爾文大學諮商學博士。曾參加維琴尼亞.薩提爾家庭諮商專家課程,擁有家庭諮商師、夫妻諮商師與社工師資格。
本文摘自平安文化出版《討厭媽媽的我,是不是個壞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