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歲的韓柏檉出生即是B肝帶原者,30多歲爆發急性肝炎,此後便很注重養生,只是一年年過去,逐漸忽略定期檢查,等到2008年身體出現狀況,檢查發現腫瘤已19公分大。開刀後,他被切除三分之二的肝臟,身上留下巨大疤痕,半年後又轉移到肺部,癌細胞如「滿天星」在兩片肺葉上擴散。
歷經痛苦的化療、吃標靶藥物,並配合電腦刀放射治療,在他的肺部留下猶如彈痕的6個鈣化傷疤。但僅僅才過3年,肝癌再度復發,這次切掉2公分的腫瘤,身上的疤又多了一道,「所以我現在是名符其實的『小心肝』,就靠這一點點肝撐到今天!」他幽默笑道。
防癌要「趨吉避凶」,壞的事情不要碰
從2012年癌症復發已逾10年,但10年來韓柏檉自覺越來越健康,「還有人說我越來越年輕了呢!」他說如同兩國戰爭,總要拿出足夠的武器裝備,才能尋求「和平共存」的可能性。那麼,我們憑什麼能跟癌細胞和平共存?答案便是在生活上趨吉避凶,「改變行為,壞的事情不要碰!」
韓柏檉引述2009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伊莉莎白‧布萊克本博士(Dr. Elizabeth Blackburn)的論點,健康其實比你我想像的更簡單,譬如多食蔬菜水果、精緻碳水化合物不要吃,規律運動、做好壓力管理、建立社會支持(social support)等。
特別是許多老人家或癌症病患,常顧慮外頭病毒多、擔心空氣污染等,但窩在家裡未必就保安康,「就是要出門!化療都打不死你,你還怕空氣污染?」鼓勵大家多出門走走。
▲2022年從台北醫學大學退休後,韓柏檉展開「韓教授環島話療」,無償分享他的防癌養生之道。(圖/翻攝自韓柏檉臉書)
他強調,任何疾病一定要「循因」去治療,不是把病治完就好,而是應該去找為什麼會生病?因為除了基因之外,生活方式、飲食跟環境都會影響癌細胞的發展,譬如抽菸、糖份攝取過多,都會造成身體發炎反應,進而導致各種疾病,這些知識大家都懂,卻沒有認知到它的嚴重性。
「就是那個因、習慣,經年累月重複才會生病!(觀念)容易瞭解,但是改變就是很難…。」他說,「萬法唯心」,只有做出正確判斷後,身體決定行動,才能真正達到防癌養生的目的。
但在萬般對病痛的煩躁、恐懼、焦慮中,我們怎麼練習呢?他分享自己的幾項養生之道:
■靜坐冥想/呼吸調息:輕鬆自在地做,不須罣礙限制,從3~5分鐘開始。
■運動/經絡疏通:找喜歡的、新鮮的、開心的做,有伴更好,每週至少3天,每次30分鐘以上。
■多吃可抗發炎抗氧化的食物,如他每天喝1000cc的蔬果汁,盡量空腹時分次喝,足量的營養品補充,每天能排便2~3次。
■優質睡眠:睡前靜坐5~10分鐘,或溫涼水加粗鹽、靜心泡腳等,都容易入睡且深沉。
放下情緒重擔,與自己和解
他也相信,身體有自癒能力,但壓力和情緒會影響免疫系統,養生防癌更應該從「心」開始。
韓柏檉坦言,自己罹癌3年後就復發,才體會有太多情緒需要與自己和解,「人最大的就是恐懼,怕另一半出軌、怕孩子出事,患得又患失…。」在職場上要爭名奪利,回家有自己的堅持驕傲,那些過不去的怨與恨,久而久之便成為身上的毒瘤,「誰積得久,誰就生病。」
在他的「環島話療」中,看過太多罹癌案例,許多年輕患者都是追求完美,或是對某些事情過不去。「喜樂之心是良藥!」他認為唯有「原諒」才能改善負面關係,「你可以接納他,但不接受他的行為」,讓心得到自由與寬解。
而且要記住,開啟愉悅的鑰匙不在別人身上,而是掌握在自己手裡。「只要牽扯到另一個人,就沒有什麼事情會100%按你的意思發生,所以我常鼓勵年輕人,不要把你的快樂放在期待別人上面,這才叫『愛自己』,而不是去買個包、買個什麼東西。」
他說,生命中一定有個長期讓你不爽的人,一旦放下,這個人、這件事也不再成為困擾你的原因,「你決定放過他的時候,他也就放過你了!」
他以自己為例,太太悉心照顧他8年後癌逝,回憶兩人相處過程,不管太太怎樣做,他總能挑出毛病,有天見太太為此流淚,才突然懂了每一次的抱怨爭執,都是把結婚30年來的恩怨通通演過一遍。
「你都知道不開心、不快樂,可是你都沒有處理,那壓力越來越大,所以有天她又講到眼淚流下來,我突然發現,我要跟她和解。」他向太太道歉,也為長久以來的親子衝突向女兒低頭,才感到如釋重負,原來自己揹了情緒的擔子這麼久。
韓柏檉笑道,常有人問現在的他跟10年前有什麼不同?他認為「日子一樣的過,但是心境大不同。」怨、恨、煩、怒少了,讓他躺上床30 秒到1 分鐘就睡著了;也明白了天下沒有什麼大了不起的事,看淡、看輕、看透、看破…,自然能頭放空、眼放遠、身放鬆、心放寬、兒放手、腳放慢。
他說,「愛就是認輸」,當你放下面子,才能改善人與人的關係。同時,要承諾自己會改變,並在生活中落實,「想吃口牛肉就吃一口,想吃鹹酥雞也沒關係,關鍵顧好,其他輕鬆面對,把開心和愛找回來,癌就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