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歲爺跌倒入院,從臥床到自我照護只花14天!擺脫「溺愛式照顧」,學習「放手」讓他獨立自信

82歲爺跌倒入院,從臥床到自我照護只花14天!擺脫「溺愛式照顧」,學習「放手」讓他獨立自信

台灣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屆時每5人就有1人年逾65歲,加上少子化問題嚴重,使得「老老照顧」或「1人照護多人」的情況越來越普遍,也形成為社會沉重負擔。不過傳統「無微不至」、「隨侍在側」的照顧,真的正確嗎?專業護理師提出呼籲,國人應導正凡事幫他做的「溺愛式照護」觀念,學著「放手」才能讓失能者或長輩有獨立生活的能力,重拾自主性與尊嚴。

 

82歲林爺爺因跌倒入院,發現脊椎壓迫性骨折,起身需穿著背架,無法久坐或站立,日常活動大多需人協助,由於他回家後只有太太同住,但林奶奶年紀也大了,無法完全照顧爺爺。子女雖擔心爺爺返家後的照護,但又礙於工作無法隨時協助,急得不知該如何是好。

 

奇美醫院醫療團隊得悉後,在林爺爺住院時召開跨團隊會議,轉介出院準備服務,提供出院後照顧資源諮詢及轉銜長照2.0服務。爺爺出院後7天內,居家服務員就到宅協助洗澡、洗頭、關節活動;物理治療師也指導居家服務員與媳婦學習維持坐姿、下床轉位至輪椅技巧。

 

2周後,透過居家服務與復能訓練,林爺爺從需要協助翻身、坐起、穿脫背架,已進步到可以自己坐在床邊,轉位到輪椅上,也能自己進食、洗漱,林爺爺對恢復自我照顧能力感到滿意,自信心提升,家屬也能放心返回職場

 

 

另一位72歲吳阿嬤,則因帕金森氏症加劇住院2個月,肢體抖動嚴重且無法控制,坐起來需大量協助,身體肌力下降許多。出院時,阿嬤需要他人協助才能下床與坐輪椅,不願外出。

 

出院後,奇美復健部物理治療師利用彈力帶訓練肌肉力量,教導阿嬤及家屬在家練習簡易復能活動(坐到床緣、練習坐姿與下軀幹平衡),使用助行器練習坐到站立、移位至輪椅活動。

 

當吳阿嬤可用助行器於床邊站立時,心情開朗許多,願意推輪椅外出散步,開始期待著外出作美髮、逛街和吃美食。

 

照顧失能者也要著重訓練,別只「幫他做」

 

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出院準備專任護理師鍾家媛指出,「生病的人需要他人照顧」是國人根深蒂固的觀念,對於照顧年長者仍以「幫他做」的照顧觀念為主,長期下來失能者缺乏練習與活動的機會,失能與被照顧的需求反而更多,也同時忽略了年長者的自主性與尊嚴

 

。反觀,林爺爺與吳阿嬤,在長照居家復能服務的協助下,逐漸恢復自我照顧能力與活動功能。

 

 

鍾家媛說,復能服務是以個案自己看重的活動項目為目標,如此才能激發他接受的訓練動機。舉例來說,如果目標是能去上廁所,治療師的計畫就是指導照顧者在個案有如廁需求時,依其能力協助他練習坐起、使用助行器站起,再從使用便盆椅,逐漸到使用助行器走到廁所。因為每天上廁所很多次,都是練習的機會,他的動作、平衡與行走能力將逐漸進步。

 

換句話說,復能訓練的目標是協助個案在盡可能減少照顧者的協助下,發揮最大的潛能來執行活動,如盥洗、更衣、上廁所、進食、外出…等日常活動。服務主要對象則以近期功能退化、有潛能可以進步者為主,他必須有學習能力,能聽得懂並遵從指令。

 

另外,個案與照顧者的復能訓練意願也很重要,動機越高,訓練成功的機會也越高。

 

相關報導:

妳再不試著下床,就沒人要照顧妳…媽媽哭了,下一秒他驚覺「複製父親威嚇」:人生最難題就是家人  

 

「減法照護」生活即復健!日長照權威藤原茂:不過度照護找回自理能力,人生永不退役

 

學著「放手」,長輩獨立生活才能建立自信

 

鍾家媛說,奇美醫院早在1995年就開始提供出院準備服務,2018年配合衛福部推動出院準備銜接長照2.0,轉銜長照服務的個案量從2019年的605位提升到2022年892位,出院後7天內服務到位的比率更從2019年39.6%提升至2022年71.8%,是台南市醫學中心之最。

 

只不過,長照服務仍以喘息服務與照顧服務為主,僅有1成的個案接受復能服務,顯示民眾接受復能服務的意願仍偏低。

 

她坦言,建立「放手」,讓失能者或長輩獨立的觀念仍有待推廣,但希望藉由居家復能服務介入,讓個案早日重新融入日常生活,提升功能性活動能力,降低對照顧者的需求和依賴,也能減輕家屬壓力,並節省後續照顧以及社會醫療成本。更重要的是,提升個案的自信心、尊嚴與生活品質。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