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頭暈、胸悶只是中暑?醫示警:恐「心肌梗塞」發作!氣溫逾30度風險升,這些人更要注意

夏天頭暈、胸悶只是中暑?醫示警:恐「心肌梗塞」發作!氣溫逾30度風險升,這些人更要注意

▲高溫下參加繞境、馬拉松、單車等戶外活動,除注意中暑症狀,也要提防突發的心律不整、心肌梗塞,圖非當事人。(圖/shutterstock)

近日開始進入夏季高溫天氣,萬里晴空下只要陽光稍微曬久一點,皮膚就開始感到刺痛。醫師提醒,夏日繞境活動、馬拉松、單車等戶外活動多,平常有潛在危險的病人可能因此加重病情,除了要注意中暑症狀,突發的心律不整、心肌梗塞也時有所聞。

 

日前彰化一名64歲劉姓男子參與神明遶境活動並抬轎,行經田尾消防分隊前路口時,突然倒地並失去意識,救護員抵達時已呈現OHCA,經CPR搭配AED電擊救護,5分鐘後恢復心跳,隨後送醫。

 

劉男表示,5月底參加遶境活動,並且擔任扛轎的重責大任,走著走著覺得頭暈不適,原以為是天熱造成的不舒服,下一秒他竟然失去意識,倒在地上臉色慘白。一旁友人發現他突然倒地不醒,趕緊打119,結果這並不是一般的中暑頭暈,而是心肌梗塞

 

幸好倒下地點就在田尾消防分隊前300公尺路口,119在2分鐘內即抵達現場,送醫後搶在黃金時間內打通血管,1週後順利出院。劉男日前偕妻子向救命恩人獻花致謝,並幽默說道:「非常感謝!從發病到出院,什麼都不知道!幸好有消防隊、醫療團隊及朋友把我救治,現在人好好的,還沒有趴袋(腦子壞掉)!」

 

高溫防中暑,也要注意心血管疾病

 

員林基督教醫院急診室主任李旭雲醫師表示,美國心臟醫學會研究曾發現完成一場馬拉松比賽,有證據顯示會造成心臟受損,尤其是那些較少訓練的跑者。再如台灣的繞境活動,經常是時間較長且需要大量體力,參加者若平常沒有體能訓練,就需要特別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以及適度休息。

 

 

另外,夏天容易中暑,患者可能出現頭痛、頭暈、噁心、嘔吐、肌肉痙攣、虛弱和意識喪失等症狀,因此高溫天氣中應該盡量避免長時間暴露在陽光下,特別是在中午時段。同時應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入,避免過度體力活動,防曬措施要做好,穿著透氣性好的衣物和戴上帽子。

 

如果出現中暑的症狀,應立即轉移到陰涼處休息,並盡量降低體溫,可以用濕毛巾輕拍身體,喝清涼的水或補充電解質飲料,如果症狀變嚴重或持續,應及時就醫尋求醫療救助。

 

氣溫逾31.5度,冠心症風險增3成

 

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蘇彥伯醫師則表示,很多人以為心肌梗塞都是天氣冷、寒流來時才發作,其實當夏季氣溫特別高的時候,因急性冠心症而掛急診的人數一樣隨著溫度上升而變多。

 

夏季氣溫逾30℃時,發生急性冠心症的風險會逐漸升高,當溫度超過31.5℃,風險增加近3成;之後每上升1℃,整體死亡風險會增加3%,倘若病人同時伴隨高齡或是糖尿病,過高的溫度更會增加因為冠心病而死亡的風險。

 

為什麼高溫會造成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上升呢?蘇彥伯解釋,溫度上升會導致血液的黏滯性增加、膽固醇上升、血管內皮受損,進而增加血栓形成的機會。高溫造成的體液減少更會加重上述現象,過度的脫水在某些病人身上甚至會發生低血容休克、或是因電解質不平衡而發生致命性的心律不整。

 

值得一提的是,不只是高溫,許多研究也發現處在忽冷忽熱過高的溫差(大於8.5℃),或是缺乏空調而持續悶熱的室內環境下,一樣會增加急性冠心症發生的風險。目前台灣的天氣常趨於極端化型態,氣象播報不時有破紀錄的高溫或是日夜溫差變化劇烈的情形,有心血管疾病的朋友不可不慎!

 

 

延伸閱讀:

44歲中校「跳繩5分鐘」休克,裝葉克膜搶救!醫:「這些族群」小心,激烈運動前先做1件事

 

劇烈活動前先看氣象預報,注意水分調控

 

蘇彥伯提醒,心肌梗塞症狀主要是胸悶、胸痛,疼痛可以連到肩膀、後背、或是頸部,同時伴隨頭冒冷汗、喘不過氣等等,嚴重時會造成低血壓休克、甚至是心臟發生心律不整或心臟停止而昏厥或猝死。

 

有抽菸習慣、肥胖、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腎功能不全或洗腎患者、高齡等都是屬於高風險的族群,在高溫警訊時應避免外出做劇烈的戶外活動。有需要出門時,則必須做好遮陽避免陽光直曬,同時注意足夠的水分和電解質補充避免脫水;若本身有心臟衰竭或是腎臟病的患者,水分調控要更加謹慎。

 

室內環境儘量保持涼爽通風,若室內溫度過高時,最好還是要有適度的空調,空調溫度最好設定在26~27℃上下,不但省電,而且可以避免室內外溫差過大,反而造成不適甚至是增加急性冠心症的機會。倘若真的有疑似急性冠心症的症狀發生,還是建議儘速到醫院檢查,以免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