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此書初上市時,我非常好奇社會將如何反應,因為這是帶有「革命性」的書。之前對於社會的「名媛風潮」,剛開始,依我這十多年來著寫禮儀書,希望能提升社會文明的人來看是一件好事,因為這代表社會已豐衣足食,女性嚮往更上一層的洗練。但我們看到的似乎卻只是,原本善良的社會現在是拜金主義充斥,代表著「名媛」、「權貴」的所謂「上層」文化。大家看到檯面上的名媛戲實在是個誤導,是演錯劇本,也演錯卡司。
演錯劇本的例子;臺灣某政要的媳婦,也是富商家出身,正是所謂權、錢集於一身,她曾說過:「我的手不碰水」、「我什麼都不會」……,這只能說是電影看入迷了。若是國際上流層聽到這話,只會替她擔心,不會覺得「是名媛」。
卡司演員也錯誤。近年來招致大眾反感的、一些仗著特權腐蝕社會成本的所謂「權貴」、「富二代」,似乎成了「名媛」的代名詞。不要說現在是民主時代,即使在過去西方封建時代,擁有優渥資源的權貴更是要回餽社會,這稱為NoblesseOblige。而臺灣由於民主法治不全,原本應公平的屬於全民社會的資源,卻落為有政治關係特定人的私財。第一代的致富手段已經造成社會的損失,不但沒有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反而造成第二代的優越心態,又更佔社會便宜。明顯的,權、錢和貴、賤無關。
會演錯劇本,誤以為名媛貴婦應該是「手不碰水」、「喝瓊漿玉液在上界過日子」,會搞錯是因為致富的歷史尚淺。有聽過「賺錢不需要文化教養,但是花錢需要文化教養」嗎?也就是致富可以靠各種手段,但是人的內在要跟上富裕是需要文化和教養。
另外一個原因是, 有歷史的先代範本沒有流傳。臺灣有歷史的大家族,比方林熊徵家族、筆者的外祖父許丙家族、辜顯榮家族、顏德修家族、依我從小看她們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也只和這幾個大家族來往、聯姻。並且當時沒有媒體、狗仔,古早的名媛貴婦是過什麼樣的生活,沒有外人知道,成為資訊的斷層。所以現在大家在無範本可循之下,就只能靠電影裡誇張的劇情,而信以為真地演著名媛家家酒。
憧憬想看「豪華名媛戲」的觀眾會很失望,因為我從小看那些有歷史的大家族的夫人們,確實大家在家戴的珠寶都很大顆,但是手絕對碰水、也不瓊漿玉液,有幫傭,但必要時也下廚,也就是平凡普通到現在的媒體、狗仔根本沒得拍。即使現在也沒變,完全沒有媒體想要的戲劇性畫面。
而他們別於他人之處在於:行動舉止優雅有品;有「羞恥心」,不做會讓自己看不起自己的事;對社會地位高、低的人,態度一視同仁;對環境不遇的人會出自本能的照顧;也就是有脊梁,有格局。
綜看日本、歐洲的貴族名流的食、衣、住、行,也完全不是電影般的誇張奢華。雖然講究品質,但是絕對是一般人都可以入手的。
那真名流是哪裡不一樣?
食:不在吃幾流餐廳,而吃相是一流。
衣:不在穿是不是一流品牌,搭配品味是一流。
住:錢花在別人看不到的,貼身、踏實的生活上。
行:公車、地鐵什麼都搭,路也走,只著重健康又陽光,因為這才是貴氣之本。
也就是真名媛不在食、衣、住、行上較量、誇示。
哪裡不同呢?一站在一流舞台上,就是一流。
有一次和朋友德川文武(舊制子爵,德川家族後裔)在東京的路上遇到他的表妹(是和皇室親王聯姻的後裔),她和幾位公司的同事用完晚餐,正要搭地鐵回家。(打個岔,在日本,親王的後裔在上班是非常普通。比如東久邇宮的後裔在電通、皇后雅子是前外交部職員兼翻譯、我在博報堂工作時,左邊是日本駐美大使的兒子,右邊是銀行總裁的兒子。只要五體健全,人人上班工作)。她拿著一個大大的公事包,外表和其他同事沒有差。過了幾個月,我在一個大使館的宴會又碰到她,她雖然個子小,但是她和賓客寒喧打招呼時的姿態,從容大方,背脊直挺亮麗,在高大的歐美人群中非常顯眼。英文不太流利,但是她能對大使夫人們完整的介紹日本茶道的起源。和其他人談起音樂、登山,都有她自己的經驗談。但是這些內容並不是因為她的家世,是每一個人只要付出都可以得到的內涵。家世好也不會自動升等成名媛。
新時代的名媛不再是「我不會……、我不做……」,
新的里程碑是「我會,我做」。
作者簡介_陳弘美
國際顧問,現居東京。外祖父許丙先生曾為日本貴族院議員。生於臺北市,國中畢業後就讀臺北美國學校、日本上智大學國際學部。在大學時即擔任各種國際會議(包括聯合國大學世界會議)中、英語口譯,展開其國際性人脈。曾任職於富士電視公司國際部,期間曾與歐洲傳統、位於維也納的知名禮儀學校Elmayer策畫東京分校,並編輯社交禮儀教學課程。之後獨立為電視製作人,專攻國際議題。
本文摘自商周出版 《名媛養成班(暢銷15年,新增修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