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不要再洗一遍,給客人看到,難看!」擺攤賣麵30年的父親,用身教告訴我:沒人看,也要認真做事

「碗不要再洗一遍,給客人看到,難看!」擺攤賣麵30年的父親,用身教告訴我:沒人看,也要認真做事

圖片僅示意

如果工作的時候一直有人盯著你、擔心你做不好,你肯定會感到不自在,甚至無法忍受。或許你的主管事必躬親,關注雞毛蒜皮之事;或許公司受到嚴密的行業監管,必須嚴格遵守合規政策。然而,與此相比,還有一件事更有挑戰性──獨自工作,無人監管。

 

我的父親是個街頭小販,他在新加坡賣了30年的蝦麵。每天一大清早,他用蝦殼、豬骨和用焦糖炸過的大蒜煮一大鍋高湯。從小學到大學,每個週末和學校假期我都去幫忙父親。十幾歲時,我很不願意早上7點半就到小吃攤幹活,更不喜歡手上退不去的蝦腥味。

 

我的主要職責是洗碗,攤位上只有一個自來水小水槽,緊挨著灶臺,我們就在這裡洗廚具、洗手。至於碗碟,我們採用「三桶水流程」來清洗。

 

第一個水桶較深,加了洗碗精,所有顧客用過的碗和餐具都要放進去浸泡一會兒。浸泡後,我用海綿將每只碗的裡外都擦一下,然後將碗浸入第二個裝有清水的桶,把洗碗精洗掉。

 

接下來是第三桶水,用於最後一次沖洗,然後擦乾,碗就可以再次使用了。洗了50到60個碗後,第二桶水會變得渾濁,我就要換一桶清水。

 

高中時期,在我服兵役前一年,父親開始讓我為顧客煮麵條。有一天中午,我想幫自己煮碗麵吃,就走到桑拿房般熱氣騰騰的灶臺邊,煮著麵條的水滾滾翻騰,不停冒著蒸氣。我從乾淨的碗架上拿了一隻「公雞碗」(碗上的圖案是一隻黑紅色的公雞),到水龍頭下沖洗。

 

延伸閱讀:

哪一種客人掏錢最不手軟?在水果店裡的「實習」,讓我從一顆榴槤見識到老闆娘的生意頭腦

 

父親看到了,說:「不要再洗一遍。」(作者按:其實我父親是用新加坡福建話跟我說的:「免洗加一擺,乎人客看著,真歹看。」)他嚴厲但小聲的對我說,以免讓顧客聽見。我愣住了,不知道自己哪裡做錯。看到我一臉茫然,父親說:「如果碗對顧客來說夠乾淨,那麼對你來說也夠乾淨了。」

 

有時我們在餐館吃飯時,服務員端上來的碗碟邊上還黏著食物殘渣,你是不是也碰到過這樣的事?因為對自己先前洗的碗不放心,所以我又洗一次。但我沒意識到的是,這其實是在質疑父親和他多年來行之有效的三桶水洗碗法。如果此時突然有顧客來到攤位前,看到我這樣做,肯定懷疑我們的碗沒洗乾淨。

 

聽了父親的話,我洗碗時更用心了,讓自己之後用碗時不用多洗一次。那一天,我學到了一個關於職業道德的重要準則:即便沒人在看,也要認真做事。這並不容易,偷懶、走捷徑很誘惑人,但違反規定的人,最終逃不過公司或行業監管機構的法眼。

 

這個「同用一個碗」原則,伴隨我從小吃攤進入銀行。我賣給客戶的金融產品,必定也是我自己願意買的。在短期內,這種執念可能會讓我損失一些交易,但我知道,由此收穫的客戶信任,最終一定會讓我受益。

 

作者簡介

沈文才(Eric Sim)

特許金融分析師(CFA)、投資銀行專家、LinkedIn 年度行家、大學客座講師。申請普林斯頓大學博士課程遭拒後,沈文才繼續他的銀行職業生涯。曾任瑞士銀行(UBS)投行部董事總經理和香港科技大學兼任副教授,先後任職於星展銀行、渣打銀行、花旗銀行;現在他是新加坡國立大學、加拿大女王大學的客座講師,在大學教授金融和職場技能。

西蒙.莫特洛克(Simon Mortlock)

西蒙擁有奧克蘭大學法律和歷史學位以及新聞學研究生文憑。他是一名作家,同時是一位經驗豐富的編輯,專門研究與就業相關的主題內容,目前在全球領先的金融服務行業職業網站擔任內容經理,常居新加坡和英國倫敦。

本文摘自大是文化出版《講好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