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發病經過,阿嬤印象深刻。她記得去年的4月1日吃過午飯後,忽感頭疼加劇、喘不過氣。阿公看到她這麼不舒服便說:「要不,我們還是去醫院看看。」於是載著她來到斗六院區急診室。在這之前,阿嬤已經頭痛、耳鳴好一陣子,期間也曾多次前往家醫、耳鼻喉科就診,「血液檢查都沒問題,但就是看不好。」
問診過程中,阿嬤右手臂的一片瘀青,讓急診醫師心中警鈴大響,血液檢驗發現血小板嚴重低下,立刻聯繫血液腫瘤科的尤達權醫師。尤醫師進一步詢問阿嬤是否有牙齦流血或其他瘀青,阿嬤點頭回答:「有呢,我洗喙喙齒會流血,我想講是牙槽病,按算欲去看齒科。」當下尤醫師心中已有猜測,立刻安排阿嬤接受骨髓穿刺檢查。
骨髓檢查結果也證實了醫師的懷疑。他告訴阿嬤,確診為白血病。阿嬤直言當下的心情有如青天霹靂,「目屎立刻流落來,我問醫師這款病敢會穢人(台語:傳染)?」在尤醫師保證絕對不會傳染後,她安心接受安排,留在虎尾院區接受住院治療。
化療吃下不、睡不著,全賴醫護溫馨陪伴
自此,阿嬤接受了5次化療與標靶藥物的治療,不過副作用也尾隨而來。咳嗽、嘴破、腹瀉,讓阿嬤吃不下、睡不好,「但是尤醫師人很好,都會聽我說,開藥給我吃。」阿嬤說,每次化療她都要住院約一個月,期間尤醫師不僅會針對化療的副作用開立舒緩藥物,也經常關心著她的身體狀況,有其他不適還會安排會診。「像我有一次目睭疼,尤醫師就替我掛眼科。」
在住院一個月、回家休養20天,再回醫院接受下一次療程的循環中,除了感謝醫護人員的陪伴與支持,阿嬤也深刻感受到院方為病人思考的體貼。她說:「第四次化療時,阮尪因為肺病入院,病院予阮方便,安排伊跟我住在同一間病房。」病床隔簾拉開就能看到阿公,讓她得以安心接受治療,順利完成療程。
完成第四次療程後,為了評估治療效果,阿嬤再次接受骨髓穿刺檢查。面對這項檢查,她曾經以為是要抽龍骨水,「心內真驚惶。」
但在尤醫師的解說與實際經歷後,她才知道骨髓檢查不是腰椎穿刺,不會抽取腦脊椎液,而且在麻醉的輔助下,「攏毋疼,干焦頗略仔的酸酸、麻麻。」令人開心的是,這一次的檢查傳來好消息,阿嬤的檢查數值顯示治療成效極佳。
▲楊金鑾阿嬤憶起治療白血病的過程,非常感謝臺大醫院雲林分院醫護團隊的細心照顧。
「聽到骨髓檢查,許多病人會以為跟龍骨水檢查一樣是抽脊椎骨,進而擔心傷到神經等副作用。但其實骨髓檢查抽的是屁股下方的骨頭,那裡沒有大條神經及血管,故嚴重併發症很少出現。且檢查前會施打麻醉,整個過程中最常見的不適為酸麻感,做完後1小時病人通常可恢復活動自如。」尤達權醫師解釋。
白血病好發老年族群,多元療法提高存活率
陪伴阿嬤走過抗癌歷程的尤達權醫師指出,白血病的發生成因,大部分是因為基因突變引起,好發族群主要集中在老年人。
「白血病是一個危險的疾病,但早期症狀跟感冒類似,容易被忽略。」他進一步說明,白血病常見的初期如疲倦、喘、久咳、發燒,很容易被誤認為感冒而延誤就醫。當發現瘀青、不明出血、甚至高燒時,代表病人的凝血、免疫功能已嚴重失常,嚴重時可能引發腦出血、敗血性休克等。
「所以早期警覺很重要,要是感冒數週仍未見改善、或是有不明原因的出血點、合併高燒等,應到大醫院做進一步檢查。有些病人就醫較晚,可能在疾病診斷的第一個月即離世。」尤醫師就曾遇過白血病病人到急診就醫,會診時他提醒要留意腦部可能出血,沒想到短短數小時內病人就出現劇烈頭痛,經過電腦斷層檢查,確實發生了腦出血的情況。
醫師會依照白血病的類型、病人年齡與個人病況來決定最適合的治療方針,治療方法包含了化學藥物治療、標靶治療、骨髓移植等。健保於2021年起也開始在年紀大的患者給付新型口服標靶藥,幫助老年白血病人者提高存活率。
以阿嬤的情況為例,因為罹患的白血病屬於低風險類型,所以就不需要進行骨髓移植,單靠化療與標靶藥物就可治癒大部分的患者。
化療期間病人可能會出現疲倦、噁心、口腔潰瘍、脫髮、凝血因子缺乏等狀況,多數患者會需要輸血及使用抗生素來控制細菌感染。幸好化療帶來的副作用會隨著病況改善逐漸減輕,阿嬤就表示她在第一、二次的療程中副作用比較明顯,第三次之後幾乎沒有出現副作用。
愚人節成新生日,鋼鐵嬤鼓勵病友拼下去
如今,阿嬤已恢復健康,只需定期接受血液檢查確定疾病沒有復發,最近一次的回診檢查顯示一切正常,若是2、3年內沒有復發,疾病痊癒的可能性相當高。
這次回診也讓阿嬤意外遇到了曾住在同一間病房的病友,她親切地關心對方的復原情況,並以自身戰勝病魔的經歷給予鼓勵,讓病友能更加正念地面對接下來的化療。
回顧這一段日子,她覺得自己很幸運,「尤醫師通常是星期四在斗六院區,那一天是星期五,照理說應該遇不到他。」然而她卻遇到了尤醫師,讓這個被稱作愚人節的日子,變化為新生的開始,而她與尤醫師相遇結下的善種子,也在阿嬤將心比心的善念下,成為蕩漾於病友間令人動容的善循環。
本文經台大醫院雲林分院院訊授權節錄,原文刊載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