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人缺碘率高達52%,潛藏哪些危害?營養師揭秘3補碘技巧:多攝取海帶、牛奶

台人缺碘率高達52%,潛藏哪些危害?營養師揭秘3補碘技巧:多攝取海帶、牛奶

我們常說要補鈣、補鐵,卻往往忽略了一大營養素—「碘」,碘是維持甲狀腺功能的必須營養素,缺乏甲狀腺素會讓人容易疲倦、怕冷、甲狀腺腫大及造成心智功能障礙,更會因為代謝變慢而變胖!

 

早期台灣實施全面食鹽加碘政策,但隨著飲食習慣從自煮轉為外食,再加上市面充斥大量加工食品及未添加碘的進口鹽品,使國人陷入「碘缺乏」的風險之中。營養師提醒,日常可多攝取牛奶、海帶等含碘食物,主要用鹽選擇含碘鹽,烹調食物時也要注意加鹽時機,才不會讓碘輕易流失。

 

碘是什麼?從哪裡攝取?

 

碘是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的礦物質之一,同時也是甲狀腺素的主要成份,參與了許多生理機制,包括新陳代謝和產熱效應。在大自然中,碘以微量元素的形式廣泛存在,主要來源是海洋。

 

雖然攝取蔬菜和水果也可以提供微量的碘,但海帶、海菜等海洋食材含有更豐富的碘。然而,由於台灣海域地形陡峭,海帶、海菜的碘含量不穩定,因此建議攝取碘時以經過碘強化的精鹽為主。

 

每天要吃多少碘?

 

好食課營養師林世航指出,每天我們都會從尿液中流失碘。以20至29歲的族群為例,平均每天男性流失306微克,女性則為275微克。隨年齡增長,碘的流失量也隨之提高。

 

一個健康成人體內約有15至20毫克的碘,其中80%存在於甲狀腺。營養師建議,每日碘的攝取量應為150微克,若碘攝取過多時,健康人體可以通過尿液排出來調節碘的濃度。

 

缺碘症狀有哪些?

 

據最新「國民營養調查」發現,國人平均缺碘率達52%,等於超過一半的國人「碘缺乏」。由於碘是合成甲狀腺素的必須營養素,缺碘可能導致多種健康問題,包括生長發育遲緩、新生兒呆小症、肥胖、易疲勞、甲狀腺腫大以及記憶力下降等。

 

在這些健康問題中,最為人熟知的就是甲狀腺腫大。由於缺乏碘會降低甲狀腺合成甲狀腺素的效率,為了彌補這一缺陷,甲狀腺組織開始增生,進而導致腫大的症狀出現。

 

3 大補碘技巧

 

 

1、常攝取含碘食物:海帶、牛奶

 

海帶的種類多樣,碘含量也有所不同。以海帶結為例,每克含有9.3微克的碘,而海茸則僅有0.4微克。林世航建議,在日常飲食中添加適量的海帶製品,但不宜過度依賴,以免出現碘攝取不足或過量的風險。

 

此外,一杯牛奶(240毫升)含有約88至168微克的碘,每天攝取2份鮮奶可以提供25至60微克的碘,相當於16%至40%的日建議攝取量。

 

 

2、「主要用鹽」選擇含碘鹽

 

強化碘的碘鹽是碘攝取的重要來源,具有足夠、穩定且不易超標的特點。以國產碘鹽每公克強化20微克碘計算,依照目前的食鹽攝取量,相當於每天攝取32%的建議碘量。因此,在選購鹽品時,應優先選擇標示有「碘為必需營養素,本產品含碘」的主要用鹽產品。

 

 

3、煮完再加鹽

 

研究指出,食物在水中烹煮時間越長,碘的流失率就越高。舉例來說,水煮19分鐘(含加鹽後煮10分鐘),碘的流失率可達40.2%;而爐烤、油煎等方式的碘流失率僅為6%至10%。

 

這也可能是銀髮族碘缺乏率較高的原因之一,因為他們傾向於用水煮食物。因此建議在烹調過程中,最後再加鹽,減少加鹽後的烹煮時間,有助於碘的保留。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