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敬岳父母出國玩,嫌貴說不去別當真?兩老買衣燙髮、照片天天發朋友圈...和長輩溝通要搞懂「3種話術」

孝敬岳父母出國玩,嫌貴說不去別當真?兩老買衣燙髮、照片天天發朋友圈...和長輩溝通要搞懂「3種話術」

示意圖,非當事人。

編按:人與人之間相處眉角多,有些場合你不能裝,遇到爛人爛事當場拒絕;有些場合你非裝不可,跟年長的父母相處,實話能講幾分?如何聽懂弦外之音?實話、假話、好聽話如何運用....作者勞阿毛用自己的生活經歷,告訴你:想過好日子,就需要明白箇中分寸。

 

我有個好兄弟,從小生活在長江流域,但娶了個來自吉林梅河口的老婆,因此總說跟我算是半個老鄉。有次,聊到東北的溝通文化和效率問題,他跟我說了個故事,我覺得挺有意思,也頗具代表性。

 

邀請岳父母出國為何被拒?

 

他聽說同事替自己父母報名了歐洲旅遊團,價格實在,時間安排也不錯。於是,回家就跟老婆說:「妳爸媽在老家沒什麼事,這輩子也沒去過國外,我安排他們出國玩吧!其實也不像想像中那麼貴。」

 

老婆回答:「這個主意挺不錯,不過這件事得由你開口。如果是我說,我爸媽會多心,認為是我在為難你,還得顧忌你的想法。假如你直接跟他們說,不但有面子,也不會有這個問題。」他想想覺得也有道理,於是就打電話給岳父、岳母。沒想到,電話裡他們兩人強烈反對,明確拒絕了這個提議。

 

原因大致是體恤女兒女婿賺錢辛苦,不只要還房貸和車貸,孫子還要補習,甚至目前考慮生第二胎,雖然旅遊團條件不錯,但是花錢也得花在正確的地方。

 

他們還說:「我們現在衣食無憂,已經很滿足了。特地跑去歐洲揮霍,這錢花得不值得,還不如買點柴米油鹽實在。要去,就你們年輕人去吧!」

 

聽了岳父、岳母的話,再加上對方言辭激烈到快要發火的程度,他決定恭敬不如從命,既然兩人不想去,也就不勉強。

 

過了一段時間後,他老婆提起這件事,問說:「你不是要安排我爸媽去國外玩嗎?這件事怎麼沒有下文了?」

 

「我跟妳爸媽說了,但是他們不願意。我想說,既然不太願意,那就算了。孝順孝順,應該以順為孝。」

 

結果抱怨是假 想炫耀才是真

 

老婆一聽就笑了,邊說道:「算了吧!別聽他們這樣說。最近,我媽打電話給我都會問,還叫我不要告訴你,怕觀感不好。他們是不好意思讓我們破費,其實還是很想去的。這輩子沒出過國,現在終於有機會,還可以跟鄰居、親戚炫耀一下,結果人家一推辭,你就順理成章的接受了。」

 

於是他再次拿起電話,把上次相同的話又說了一遍,但岳父、岳母也相當配合,又用相同的理由回絕,總之就是「不去」,理由也就兩個字:「浪費」。

 

我這個兄弟就有點困惑了,他說他那時候對區域文化帶來的溝通問題沒有太深理解,所以有點不知所措,也不知道岳父、岳母到底什麼意思。去或不去,簡單明瞭、直接一點多好,誰有這時間像這樣一來一回呀?他也不再提了。

 

結果他老婆反而生氣了,說:「你這個做女婿的,自己提出說要安排旅行,結果現在還不高興撂挑子(按:原指挑夫放下扁擔,不挑東西,也不走了。後比喻因為鬧脾氣,而丟下應該負責的工作不管。)了?這件事不能就這樣算了,不然我爸媽會怎麼想呢?覺得你根本就沒想安排,卻故意裝大方?」

 

最後他老婆建議,採取生米煮成熟飯的策略,直接報名,並告訴兩個老人家無法退款,這樣應該行得通。

 

岳父、岳母這次埋怨了幾句,說年輕人就是太衝動,還是沒答應去。反而建議,既然不能退錢,那就先安排他自己的爸媽出國玩,下次再安排這邊。

 

他說報名是實名制的改不了,且歐洲自己父母都去過了,下次安排美國的時候再說。就這樣,兩老嘆了口氣,罵罵咧咧(按:說話中夾雜罵人的話)的口氣中,總算答應了。

 

elderly couple

▲和長輩的溝通是有技巧的,雖然嘴上說旅行太貴不想去,其實心裡還是滿滿的期待。示意圖,非當事人。

 

心口不一 讓人摸不著頭腦

 

他們在老家為出國做了許多準備,辦護照和簽證外,還理髮、燙頭髮、買衣服等。除此之外,還逐一致電所有鄰居和親戚,大致就是表達兩點:一,最近兩個星期都別找他們,他們要出國去歐洲了,而且有時差也不方便(其實,親戚們這幾年都沒聯繫,確實不差這兩星期);二,有什麼想買的東西,可以提前告訴他們,要是方便可以幫忙買...。

 

歐洲之行就這樣落實了,每天傳影片在歡聲笑語中度過、在朋友圈發照片,老太太戴著墨鏡,繫著五色紗巾,舉著自拍棒,頻頻出現在各種教堂和廣場上。確實幸福感還是挺強的。

 

兩人回到老家後,把照片洗出來給鄰居和親戚看。能想像那種場景,展示者幸福又興奮,圍觀者表情略帶羨慕但整體保持著平靜與克制...。

 

哥們兒也感覺挺高興的,於是打電話回去問,想聽聽感想如何。

 

結果,岳父卻說:「這個機會確實挺難得的,這輩子也沒出過國,讓你破費了。另外,國外就只是風景好,食物吃得不太習慣,有出過國長長見識就行了。兩個星期花了好幾萬,有點不值得,以後可別這樣了。」

 

他有點失望,沒聽出岳父有多高興,而且還因為花大錢略表達不滿。回家之後,他老婆卻說:「這已經是很高的評價了!昨天我打電話回去,他們還問說,下次安排親家去美國到底什麼時候?有沒有人數限制...。」

 

我聽完就笑了出來,說:「別說你了,我一個土生土長的東北人,有時候也搞不定這種事。我記得剛開始工作時,回老家過年給親戚紅包,也遇過猛烈的推讓和拉扯,搞得我體力不支,還有點不知所措,最後又無奈的把錢都收回來,第二年都有心理陰影了。幸好後來大家也與時俱進,不怎麼推辭了。哈哈哈!」

 

延伸閱讀:過年親戚碎念「怎麼還不結婚」?一個故事神回覆「我朋友55歲幾乎全班離婚」,2招堵住長輩的嘴

 

本文摘自大是文化《假裝有趣:做個複雜世界的明白人。多一分人情,留一寸餘地》

bookc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