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一起來看小莉和她先生阿明的故事,他們如何在年節這場「比較大賽」中突圍,並找到屬於他們的心理平衡。
從比較戰場開始:一場年夜飯的崩潰
小莉和阿明結婚3年,兩人生活和睦,雖然收入不算特別高,但日子過得自在。他們原以為這場過年團聚會是溫馨的,卻沒想到一坐下就進入「親戚比較地獄」。
親戚1號:「小莉,妳堂妹上個月剛升主管,薪水都快翻倍了,妳怎麼還是原來的職位?」
親戚2號:「阿明啊,買房的事考慮得怎麼樣了?還是租房子嗎?」
親戚3號:「你們沒計劃生孩子嗎?不會還在考慮經濟問題吧?」
在短短20分鐘內,小莉和阿明被「轟炸」了職場發展、婚姻計劃和經濟狀況3大熱門議題。小莉表面上保持微笑,心裡卻像被針刺般難受。這頓年夜飯,也逐漸變成一場內心的自我懷疑大賽。
當晚回到房間,小莉再也忍不住情緒崩潰大哭。她對阿明說:「為什麼每次過年,我們都得接受這種審視?是不是我們真的不夠好?」阿明感到無奈,但他知道,如果不正視這個問題,小莉的自我懷疑會繼續發酵。
其實,小莉的情況並不罕見。很多人在被比較後,會出現以下心理反應:
1、自我懷疑:開始質疑自己的能力,覺得自己不如別人。
2、羞恥與焦慮:害怕別人認為自己是失敗者,變得敏感。
3、情緒壓抑:試圖壓抑不安的情緒,卻讓焦慮越來越深。
而小莉會陷入這種情緒中並不是因為親戚的話有多犀利,而是她把焦點放到了別人身上,讓別人的話語成為控制自己情緒的方向盤。
有效溝通不在給解答,而是讓情緒有出口
那這個時候,好的伴侶應該怎麼陪伴小莉呢?
夫妻間有效的溝通並不在於解決問題,而是讓情緒有出口。
在這樣的時刻,阿明沒有試圖打斷小莉的情緒,而是讓她把心裡的話傾訴出來。以下3步驟讓阿明成為了神伴侶。
1、接受情緒發洩,讓對方可以說出內心的不安
阿明輕拍小莉的肩膀:「我知道你很難受,這樣的感覺我也有過。我們先別急著說怎麼處理,先說說你最不舒服的地方。」
小莉哭著說:「我覺得大家都在看我們的笑話,好像我們兩個什麼都沒達到標準。」
2、重建「我們共同的標準」
阿明接著說:「我們的生活其實很不錯,不是嗎?我們有穩定的收入、有時間一起做喜歡的事,我們的標準和他們的不一樣,這並不代表我們過得不好。」
3、讓關係成為彼此的後盾
小莉深呼吸了一下,阿明握著她的手:「每次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可以試著一起分擔。我不想讓你一個人承受這些比較壓力,這些問題是我們兩個人共同的挑戰,我會和你一起面對。」
小莉點了點頭,感覺心裡的負擔一下輕了不少。阿明繼續說:「無論外界怎麼說,我們的關係就是最重要的後盾。我們不需要別人的認可,只要彼此支持、共同成長就夠了。」
延伸閱讀:
從外界評價中抽身,回到自我心理建設
親戚的比較,本質上反映了他們對「成功」的定義,卻並不代表我們必須接受這個定義。但我們可以消化這些「外來標準」找到自己的定位。
把「別人覺得我要的生活是什麼」,換成「我真正想要的生活是什麼?」
把「別人覺得我這樣做才幸福」,換成「我做的事情是否讓我感到充實和幸福?」
親戚之間的比較或許年年有,但當你心裡的「標準答案」足夠堅定時,那些外界的聲音就變得輕如鴻毛。成功,不是用來炫耀的標籤,而是內心裡那份踏實與滿足。下一次面對靈魂拷問,不妨試試微笑回答:「我們過得很開心,這就是我們最好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