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鼓起勇氣問:「手機怎拍照、查東西?」長輩想學卻不敢問…我陪你慢慢學,就像小時候你教我一樣

媽媽鼓起勇氣問:「手機怎拍照、查東西?」長輩想學卻不敢問…我陪你慢慢學,就像小時候你教我一樣

幾週前,我陪媽媽回門診,送媽媽回到家後,媽媽說:「妳急著要回去嗎?」

媽媽有話要說,一定是要時機很對才會說。她這麼問,就是有話要說。

 

我說:「不急不急。」和媽媽一起喝茶。

 

媽媽慢條斯理的喝著熱茶,好半晌,開口問了我一句話:「我好想知道,為什麼你們手機拿起來就可以拍照?」

 

她繼續解釋她的問題:「不用按密碼嗎? 而且你們動作好快,一下子就可以上網查這個是什麼菜,那個是什麼菜?」

 

媽媽說的是每週六晚上,堂哥會把姚先生種的菜送到媽媽家。各種蔬菜琳瑯滿目,排在地上,目不暇給。看到有不認識的菜,我們會拍照上google查詢。

 

▲菜販把菜送到媽媽家,各種蔬菜琳瑯滿目,排在地上,目不暇給。看到有不認識的菜,便拍照上google查詢。(圖/翻攝自郭葉珍臉書)

 

媽媽問的這個問題牽涉到設定Face ID、拍照和上傳圖片到網路上搜尋等一連串動作。

 

考慮到人類的腦袋太多訊息一次進來會接不住,我先跟媽媽預告:「這是好問題。看起來是一個問題,但是加起來是好幾個問題。我們一個一個來。今天先來解決不用按密碼和拍照。」

 

我先幫媽媽設定好Face ID,再教媽媽拍照。

 

拍照對我們這些孩子來說是反射動作,但對我媽媽來說,這是好幾個複雜的動作。

 

媽媽碰到困難了,我變化著方式讓她理解。

 

感覺卡住,好幾次都沒辦法過關,我就停下來,以免媽媽太挫折,心生討厭的感覺而乾脆不學。

 

我說:「今天練習到這裡就好了。下次我再教妳和上傳圖片到google查東西。」

 

為了讓媽媽有成就感,不把手機操作和失敗與笨拙連在一起,我還讓媽媽上網點外賣送到我家。

 

食物送到我家後,我傳圖片到家庭群組給媽媽說:「媽媽妳看!成功了!妳幫我點的外送已經到我家了,很厲害唷!」 弟弟和弟妹都給媽媽拍拍手。

 

製造安心學習的環境,而非老嫌他們學不會

 

我問媽媽說:「妳很久以前就想問我怎麼上傳圖片到google查詢嗎?」

 

媽媽說:「是啊。」

 

我說:「週六妳可以問我們呀,所有的孩子都在。」

 

媽媽說:「你們在聊天。」

 

媽媽一向會觀察在什麼時候做什麼事是最順勢的。我們這些孩子一週才見一次面,每次聊天都欲罷不能,熱火朝天的,她不想打斷這個流。

 

我把這件事情放在心上,上週六家庭聚會時,我主動問媽媽說:「媽媽,我教妳怎麼上傳圖片到網路查詢好嗎?」

 

媽媽搖搖頭說:「大家講話好大聲,我沒辦法集中注意力。」

 

的確,週六晚上,我們家就像某種競技擂台,每個人都在搶話講,真的很吵。

 

我說:「那我們到房間,比較安靜。」

 

媽媽還是搖搖頭,她說心情躁動沒辦法學。

 

提供鼓勵和陪伴,子孫同堂一起挑戰新事物

 

這週六,我哥哥這個大聲公值班,我弟弟全家去日本滑雪了,除了媽媽,家裡只剩下堂哥、我和兒子女兒,氣氛緩慢安詳。

 

我問媽媽說:「現在是教妳怎麼上傳圖片到網路上查詢的好時機嗎?」媽媽點點頭。

 

兒子陪著我媽媽複習拍照,帶著媽媽一步一步的學會上傳圖片到網路上查詢。

 

▲郭母怕破壞子孫聊天氣氛,唯有等到合適時機才能放心學習。(圖/翻攝自郭葉珍臉書)

 

媽媽學習如何上傳圖片到網路查詢的過程,讓我深刻體會到,我們習以為常的事情,對於不熟悉的人來說,實在是不簡單。

 

看來簡單的事情,其實是一連串需要拆解、練習、適應的挑戰。

 

好好學不就是一種負責任的態度嗎?

 

其實要學得好,需要很多面向的配合。

 

學習新事物需要專注,當四周充滿交談聲、笑聲,甚至不同話題交錯,實在很難集中注意力。

 

當我們理解腦部的特性,我們就比較願意體貼的放下手機,改看紙本書,讓孩子不受到聲光刺激的影響而分心。

 

當我們站在孩子的立場去看待孩子怎麼學不會、怎麼會不認真、怎麼學習動機那麼弱,我們就比較能夠體諒,心平氣和的使用不同的方式幫助他學習。

 

我們會知道腦袋滿載再也裝不下去像是什麼樣子。

 

我們會引起他的動機。

 

我們不會說出「這很簡單啊,有什麼難的?」來扼殺他的學習慾望。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用新觀點活出成熟態度,點我追蹤幸福熟齡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