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醫院皮膚科主任羅子焜醫師表示,眉毛和眼睛是臉部外貌最重要的組成,所表現的臉部表情在社交活動中可以向他人傳達不同的訊息。
然而,眉毛和眼睛是臉部最容易老化的區域,也是臉部老化外貌的關鍵組成部分。
在皮膚病理下,老化的眼周皮膚可見斷裂的彈性蛋白及變少的膠原蛋白,致使其眼周皮膚薄、支撐力大幅下降而產生老化,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紫外線對皮膚組織造成的影響。
▲53歲女性患者上眼皮下垂(圖左)經皮膚外科手術,術後一個月(圖右)上眼皮鬆弛及皺紋明顯改。(圖/安南醫院提供)
相對於西方人,亞洲女性通常具有較高的眉毛和較寬的上眼瞼,同時擁有更多的眼眶脂肪。這些特點使得亞洲人的眼周老化表現與西方人不同,主要表現在上眼瞼皮膚的外側垂墜、眉毛下垂及明顯的眼眶周皺紋。
由於皮下脂肪較厚,亞洲人初期老化時眼皮仍顯得較飽滿,但之後眼皮逐漸鬆弛下垂,可能形成「三角眼」或「眼皮壓塌眼睫毛」的現象。
羅子焜表示,亞洲人較常見的眼皮老化問題是上眼皮鬆弛導致視野受影響,這時可能需要透過「提眼瞼肌手術」或「上眼皮拉皮」來改善。治療的方法取決於老化程度、患者膚質以及期的效果,可分為非侵入性、微創及手術類:
1、非侵入性治療(適合輕度老化):
‧醫學美容護膚品
‧雷射治療:透過不同雷射波長,處理不同深淺的肌膚困擾,藉此破壞黑色素,達到除斑或痘疤的效果。
‧電波與音波拉提:透過高強度聚焦超音波產生熱能,刺激真皮層與筋膜層的膠原蛋白新生,使皮膚恢復緊緻,可改善法令紋、眼周皺紋等。
2、微創注射治療(適合中度老化):
‧肉毒桿菌素:肉毒桿菌素可以阻斷神經與肌肉間的神經衝動,使臉部過度收縮的肌肉鬆弛,進而使動態皺紋減少、消失,針對特定部位皺紋產生作用。
‧玻尿酸填充:注射玻尿酸填充劑於皮下,玻尿酸會與體內原有的玻尿酸成分融合,主要用來填充因年紀增加、皮下組織和骨質流失而使皮膚凹陷的部位,使凹陷處變得比較平整。
‧自體脂肪移植:充抽取本身多餘的脂肪,填補至其他部位,例如填補淚溝等,多用於臉部及軟組織增大。
‧生長因子與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抽自己的血液,離心後抽出其生長因子注射回患處,促進血管新生及組織修復與再生,常見於填補夫妻宮或蘋果肌。
3、手術治療(適合重度老化):
具體治療和術式因每個人的需求、老化狀態皆不相同,需要親自諮詢專業醫師建議,並切勿貪小便宜選擇低於市價過多的診所。有些不肖診所遊走灰色地帶,診間治療缺乏專科麻醉醫師進行麻醉,將民眾的醫療安全置於風險中,需多注意以確保自身安全。
羅子焜表示,平時保養有助於改善、減緩眼周的老化。他建議可以落實6項生活的習慣方式來改善:
1、保持良好睡眠:每天保持7~9小時優質睡眠,避免熬夜。睡眠是最簡單的抗老方式,身體可在夜晚修復組織、避免自由基累積的傷害。尤其凌晨1~3點是生長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時刻,只要好好睡覺就能守住青春活力。
2、健康飲食與營養補充:多攝取抗氧化食物,補充Omega-3脂肪酸,每日攝取1克Omega-3能夠延緩人體生物老化約4個月,效果不受性別、年齡或 BMI 影響減少;避免精製糖與加工食品及多喝水(每日2,000CC以上)。其中精製糖包括含糖飲料等,都會讓血液產生「終端糖化產物」(AGEs)的物質,會使蛋白質失去正常功能,導致組織損傷和老化造成三高風險。
3、避免紫外線傷害:紫外線會破壞人體「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讓皮膚產生老化皺紋及暗沉斑點。日常除佩戴防UV太陽眼鏡、帽子等物理性防曬外,也可塗抹眼周專用防曬品及加強眼周保濕與修護,最重要的依然是避免長時間陽光直射,延緩肌膚老化。
4、減少眼部疲勞與壓力:避免長時間使用3C產品,或是緊盯螢幕,每小時至少休息5分鐘讓眼睛遠離電子產品。適度的熱敷也促進血液循環,溫度維持40~42度左右,不宜過燙,熱敷約2分鐘即可消除疲勞,及緩解乾眼症狀。
5、正確眼部保養:使用溫和眼霜(含胜肽、維生素C、玻尿酸等成分),避免過度刺激,常見的抗老防皺成分除了保濕之外,還可以抗氧化減少自由基產生、促進真皮膠原蛋白再生、及去除老廢角質層。
6、避免抽菸與過量飲酒:抽菸會損害真皮中的膠原蛋白和彈力纖維,造成血管收縮,減少眼周血液循環,使皮膚變得鬆弛、變硬、缺乏彈性,導致黑眼圈、乾燥與皺紋加深,使人面上顯現疲態。而酒精也會引起脫水與浮腫,進一步凸顯黑眼圈、眼袋浮腫等現象。
羅子焜主任提醒,如發現眼周老化,建議及早諮詢皮膚專科醫師,以獲得有效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