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慈濟醫院婦產部醫師邵芷萱分享案例,有位60歲熟女停經後仍不定期出血,醫師透過超音波檢查發現她的子宮內膜厚度異常增生,決定進行「子宮內膜搔刮術」進一步採樣。醫師在手術過程中,發現病患子宮內有一塊肉瘤,若不及時處理,很可能病變為「子宮內膜癌」。雙方討論後,決定以摘除子宮的方式根除病灶,術後病患不再受異常出血困擾,生活品質大幅提升。
子宮內膜癌發病率自1995年以來顯著上升,1995年每年新增病患僅有295例,至2021年已增長為3,181例,顯示出24年間病患人數增加了10倍。
邵芷萱解釋,子宮壁的外層到內層是由漿膜層、平滑肌肉層及內膜層三層組織構成,當子宮最內層的內膜層長出惡性腫瘤,即為「子宮內膜癌」,好發於50歲前後停經的女性,以及肥胖、糖尿病、多囊性卵巢症候群者。臨床上常見危險因子還包括:
●肥胖
●糖尿病
●高血壓
●早初經晚停經(超過55歲停經)
●未生育
●使用雌激素替代療法
●多囊卵巢症候群(PCOS)
●部分遺傳性
●家族史者均為子宮內膜癌等高風險族群
雌激素過高,是子宮內膜癌禍首
目前子宮內膜癌在醫學上並無確切病因,但是若內膜層接受到過多雌激素荷爾蒙刺激,就會大幅增加病變機率。邵芷萱指出,子宮內膜癌主要症狀為不正常出血,但有些患者可能無明顯症狀,且近年有年輕化的趨勢,部分原因與飲食西化、環境荷爾蒙有關。
她也提醒,女性愛用的營養品如膠原蛋白、胎盤素等,部分可能因含有雌激素或是會刺激雌激素的成分,食用後易導致荷爾蒙過剩,進而造成內膜病變,甚至增加罹癌風險。因此在補充營養品的同時,更需審慎留意成份來源。
延伸閱讀:
另外,長期接觸塑化劑、戴奧辛等環境荷爾蒙,或攝取過多動物性油脂等原因,也會造成雌激素過高。醫師建議,要避免雌激素過高,可以從以下幾項做起:
1、調整飲食習慣:少吃加工食物、多攝取纖維類蔬菜來幫忙身體代謝,減少高油、高鹽及人工添加劑的攝入。
2、規律運動與充足睡眠:有助於控制體重和維持荷爾蒙平衡。
3、減少接觸環境荷爾蒙:在外飲食時盡量使用自帶容器以減少吃下塑化劑等有害物質的機會。
停經後每年掃1次超音波,異常出血是警訊
由於缺乏類似子宮頸抹片的普及篩檢方法,子宮內膜癌的診斷較為困難,目前多使用「子宮內膜抽吸術」或是「子宮內膜搔刮術」進行子宮內膜的採樣,並將檢體送至病理化驗,再進一步評估。
●子宮內膜抽吸術:可在門診進行,不用麻醉。醫師會將一支細管從受檢者的陰道進入,並經由子宮頸進入子宮內,抽取少量子宮內膜組織;
●內膜搔刮術:必須於手術室中進行,受檢者則是在全身麻醉或是局部麻醉的狀態下,由醫師使用器具將子宮頸擴張至適當寬度,再將刮匙伸入子宮內刮取內膜組織,相較之下採集的範圍會較全面。
邵芷萱說,臨床上會依據內膜增生情況、病灶嚴重程度及病人臨床狀況如體力等決定採樣方式。若經過病理檢驗確定為內膜癌,治療則主要會以手術為主,輔以放射治療、化療及標靶治療等方式移除病灶。子宮內膜癌早期5年存活率高達90%,晚期則大幅減半至30%以下,因此及早發現可以及早治療。
她建議,更年期女性每年至少進行一次超音波檢查,並對任何月經異常或停經後出血的症狀保持警覺。通過定期檢查、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以及對身體變化的警覺,可以降低內膜癌的發生率,提升預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