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是原諒?不努力原諒自己,我們就會背負沉重的負擔,而這負擔會加重我們內心的自我批評。自我原諒與愛護自己、憐惜自己之間密切相關。
讓我們從描述問題開始。你做過讓你後悔的決定嗎?你有沒有讓自己陷入不利的處境?在過去和現在,你背負著某些情感包袱嗎?想想那些你還在為之自責或「懲罰」自己的事情。也許你曾有如下經歷:
.欺騙配偶或伴侶。
.對家暴逆來順受,卻沒有在自己知道應該離開時及時止損。
.經歷過一次痛苦的流產。
.大聲責罵你的小孩(在今天早上或者在過去)。
.在別人需要幫助時無動於衷。
或許你需要與自己和解,原諒自己──因為你已經因此讓自己經歷了太多悲傷、虐待和難堪。有時候我們會因為沒有達成理想的目標而自責,而我們知道自己本可以達成。但不管怎樣,那都是一段旅程。你可能在理性上知道這一點,但卻花費太長時間在感性上接納它,你對自己沒能達成目標還是過於苛責了。
我要問你這個問題:你認為「原諒自己」意味著什麼?
很多人不原諒自己,因為他們覺得有必要為自己的錯誤負責。為錯誤而受苦,持續不斷地自責,在某種程度上來講是為了贖罪。對此,如果你認為自我原諒意味著自己以往的所作所為都是對的,或者原諒自己之後,你會自動原諒做同樣事情的人,又或者自我原諒表示你不必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那麼我們需要談談。
以上並不是原諒自己的涵義,它的涵義應該是:你是個凡人,應該從對自身人性缺陷的指責中解脫出來。
一開始,你可能需要承認事實,無論它給你帶來多大困擾。這聽起來很瘋狂,但大多數時候我們就是會否認發生的事。因為承認事實意味著你可能要為自己的行為承擔某種責任,甚至做出補償。同時,完全承認現實可能意味著,你將不得不經歷過去一直在逃避的感覺和情緒。
此刻不該掉進自我虐待的兔子洞裡。我希望你最終能憐惜自己,但在感到懊悔時,我們也需要為自己做過的事情道歉。
懊悔的定義是,對所犯錯誤感到深深遺憾或內疚。內疚可能對我們有好處,因為它能激勵我們做出改變。當我們感到內疚,我們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有時我們的所作所為違背了自己的核心價值,甚至會傷害別人。內疚可以促使我們彌補自己的行為,並從錯誤中汲取教訓,在下次做得更好。
同樣重要的是,留意內疚以外的感受,比如恐懼、怨恨、憤怒、羞愧、沮喪、難堪等。你在逃避其中任何一種感覺嗎?
如果要我猜,我會說,是的。也許你還給這些感覺留下了空間?原諒自己或別人時,這些感覺往往就會出現。有時候,一大波糟糕的感覺會向你襲來,你要為此做好準備,知道這是正常且必要的通關過程。
在自我原諒的過程中,你可能還需要向某人賠罪。這樣做不單純是為了淨化你的道德心,讓你晚上睡得更好。只有在不會引起別的麻煩時,你才應該道歉或賠罪。
假如你和一個已婚男性有曖昧關係,覺得自己需要向他的妻子賠禮道歉,如果你確定這會造成二次傷害,或許就不該做了。關於這個話題,恢復專案中有這樣一課,它建議「在會傷害他們或別人時避免這麼做」。換句話說,在你做這件事之前,要好好想想別人。
而另一方面,你的自我原諒不能依賴於別人接受你的道歉。他們不一定會接受。在最完美的情況下,他們會透過擁抱接受你的道歉,你們會一起哭泣,然後快樂地分開。但這不是重點。重點在於表達和感受你的懊悔。在說對不起之前,要確保你不是衝著結果去的。
自我原諒的最強咒語是:「我是凡人,我犯了一個錯誤。」
因為你是凡人,所以你會犯錯。就是這樣。犯錯並不意味著你是一個不好的人。這個錯就只意味著你是凡人,你把事情搞砸了而已。如果反覆念這個咒語有幫助,請多念念它。
沉浸於悲傷,處理各種感覺,原諒自己,這些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有時會交疊在一起。值得一再提及的是,自我原諒並不是一蹴而就的過程。可能對你來說很容易,但對其他人來說,它往往涉及實踐,是一個需要經歷數月或數年的過程。
還有,記得,原諒並不意味著遺忘。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你可以從所發生的事情中學到東西,並得到經驗的指導。你可以感到內疚或有其他任何感覺。我們的目的是處理羞恥感,並從記憶中剔除那些自己強加的責備。
對成長和幸福而言,你對自己說話的方式是極為重要且占據基礎地位的。它很重要,你也很重要。我希望你能投身於此。我曾目睹這個過程徹底改變人們的生活,我毫不懷疑,藉由關注自我對話,你將會更了解自己和你的人生。
(本文摘自《如何停止不開心》,寶瓶文化出版, 安德莉亞‧歐文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