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花更多時間規畫一週的假期,而不是釐清人生想實現的目標。對此,若生活不如所願,應該也不令人驚訝吧?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相信所有人(尤其是領導者),應該要花時間打造一份書面人生計畫。自我領導總是比團隊領導重要,而人生計畫可以是幫助你領導自己的最強大工具之一。這麼做至少有六個優點。
優點一:釐清順序
來到二○○九年二月,跌倒弄翻咖啡,和尷尬靴子事件都過去了。我(麥可)當時是湯瑪斯‧尼爾森出版集團的執行長,而公司正處於金融風暴的中心。由於出版業是仰賴大眾消費的產業,因此受到特別嚴重的打擊。出版社、印刷商和書店無一不苦苦掙扎。當時的銷量衰退將近二○%。公司已經裁員兩輪,幾乎解雇了四分之一的員工。那是一段黑暗且艱難的時期,每天都是場戰鬥。
雪上加霜的是,湯瑪斯‧尼爾森的老闆們,在房市泡沫最高點買下了公司,這場泡沫隨後引發了經濟大衰退(當時並未預見到市場的低迷)。我們這些員工也沒料到,大家都天真地以為,銷售和利潤會持續如財務人員喜歡說的那樣,「向上且向右」增長。因此,公司一直努力履行債務契約。
我和我的團隊背負極大的壓力。每天都會冒出新的問題,而誰都不知道經濟何時會好轉。我們控制了能控制的部分,並盡可能發揮創意,但消費者依然不買帳。就這樣過了幾個月,領導階層越來越沮喪,漸漸變得絕望。
我知道自己需要一段假期。源源不絕的壓力已經令我不堪負荷。我需要抽身,重新與妻子蓋兒相處,並獲得一些養分。休息一下無妨,我無法繼續現在的步調。幸運的是,有朋友提供了位於科羅拉多洛磯山脈深處的小木屋。如此偏僻遙遠的地方,聽起來就像是完美的解藥,於是蓋兒和我動手打包行李、跳上飛機,期待著一週的假期。
我本來打算離開科羅拉多泉前往小屋,就完全放下工作。結果在達拉斯轉機時,我還是打開手機檢查郵件。我一打開就注意到了老闆的信,是擁有湯瑪斯‧尼爾森的私募股權公司的合夥人之一。這下怎麼辦?
信裡表示,他和同事計畫週一來訪,希望我能在場。我的心一沉,把郵件內容讀給蓋兒聽,她問:「你打算怎麼做?」她明白這件事的嚴重性,隨即提議取消這次旅程, 打道回府。
在那緊張的時刻,面對兩件互相衝突的事,我的人生計畫提供了清晰的視角。工作並不是我人生的全部,只是一部分—雖然重要,但不應該排除其他一切,尤其如果讓工作主導一切,可能會破壞其他要事。
答案很明顯,我回覆老闆:「很抱歉,我才剛抵達達拉斯。蓋兒和我正前往山區, 享受一週珍貴的假期。我們看看能不能重新安排來訪時間。」這不是簡單的決定,但我沒有掙扎。老闆不太高興,但那時我知道自己需要怎麼做。人生計畫提供了所需的方向和框架,幫助我做出抉擇。
從我們指導過的人口中,一次又一次聽到了類似的故事,像是菲利浦說:「我對自己更有自信了。制定人生計畫前,我會過度分析所有事,又或者會不斷猜疑自己做出的決定。」人生計畫開始後,他花了一段時間才讓排出優先順序成為習慣,但現在他說:「做決定一點都不難。」
我們相信,你也能體會到同樣的功效。人生計畫幫助你設定優先事項,理解這些事項如何調配,以及衝突時該怎麼辦。
優點二:保持平衡
我(丹尼爾)在即將滿二十三歲的幾週前,獲得了帶領我第一支團隊的機會。我才新婚一個月,就踏入了人生的新篇章。當時,我的領導和管理經驗幾乎是零。所以我制定了一個策略,要當團隊裡最努力工作的人,尋找那些渴望成功的人,然後幫他們確定實現目標所需的步驟、系統和知識。
此時,我培養出了我的教練式領導風格,並在約八年後成立了創造勝利公司。我希望能說自己夠聰明,經歷巨大犧牲之前就能定出這個策略,但事實並非如此。我拚命努力做得比團隊成員好(或者說「以身作則」,我當時是這麼認為的),同時招募、培養和支持我吸引到的優秀人才,我發現一天二十四小時根本不夠用。我以自己提供的服務和能力為榮,我的無線電呼叫器讓全世界一週七天、一天二十四小時,隨時都能聯繫到我。
我還記得在那段時間,我和新婚妻子在洛杉磯一家高級餐廳共進晚餐,而我的呼叫器卻不停地嗶嗶作響。更糟的是(遠比想像中糟),我還真的離開餐桌,找了一部公共電話,回電給那些不停催我的人。一個浪漫的夜晚就這樣毀了!我完全失去生活平衡, 清楚必須有所改變。
很多人發現自己也處在類似的泥沼中,例如,有些人為了過忙的行程而犧牲健康。他們忙得沒時間運動、選擇能快速解決的速食,結果體重上升,走向一場重大的健康危機。其他人為了事業、興趣愛好或當志工犧牲妻小。當然,這些都不是全部一起發生, 而是經年累月逐步出現的。我們開始搖搖欲墜、失去平衡,有時還摔得很慘。
我渴望成功,所以將全部精力都投入事業,並相信了一則謊言:這麼做是成功的必經之路。沒錯,我知道我會贏得更多敬重、讚譽和金錢,但要是不改變我的決策和界線,我的婚姻、健康以及更多方面都會受到傷害。我需要打造一個穩固的人生計畫,幫我找出不僅是事業和財務,而是在人生所有重要領域都取得成功的方法。
有點必須強調一下,即平衡不代表將資源平分給每個領域。談論到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時,有些人似乎會暗示要平分資源給工作和其他領域,但我們不是這個意思。
如果認為,平衡代表生活的每件事都獲得相同的關注,就是在自欺欺人。平衡只會存在於動態的張力中,平衡不是要你投入相等和適當的注意力到各個領域。有些領域必然會獲得較多時間,有些較少,但所有領域都會得到必要的關注和資源,朝著計畫目標前進。
這三十年來,作為一位領導者,我帶領過許多團隊,並在過去二十年中,指導了許多最繁忙且最成功的商業領袖。我深知在生活中領導自己的方式,會直接影響我們如何領導周圍的人。領導自己永遠比團隊領導重要。我們必須採取平衡的方法,替生活中所有重要領域累積「淨值」,而不僅僅專注某一、兩個層面。這樣最終能產生最大的影響力,為周圍的人帶來最高價值。在工作成長的同時,也不會危及生活的其他方面。計畫一個嶄新的人生,能幫助我們找到並維持平衡。
優點三:過濾機會
剛踏入社會時,總會四處尋找機會。你會想:「如果我能錄取這間公司或那個組織就好了。」或是如果你已經有工作,就會想:「如果我能被邀請參與這個專案或那個專案就好了。」一開始,機會似乎少之又少。
然而,有了更多人生經歷後(假使你擅長自己所做的事情),機會就會不斷增加。你會被要求承擔更多能力之外的工作。此外,工作之外的機會也會跟著倍增,像是社交活動、當志工、公民義務等,有非常多好機會值得你投入時間。
接著是你的家庭。你想要花時間和伴侶相處,而她也想要和你共度時光。這並不是不切實際的期待,你也知道這點對婚姻至關重要。而眼前還有不斷增加的「家事待辦清單」,每次修理或更換某個東西,清單上就會冒出兩件新的任務。如果你有小孩呢?機會和活動會呈指數增長。你的孩子跟你一樣忙碌。不知不覺,你會感覺自己像位計程車司機,在學校、足球練習場、鋼琴教室、生日派對之間不停接送孩子。
這一切怎麼會發生得這麼快呢?你突然被各種機會淹沒了,卻沒有明確的方法來決定何時該答應,何時該拒絕。人生計畫能幫助你過濾機會,專注於最重要的事上。
在我(麥可)寫第一份人生計畫的前一年,事情簡直一團亂。工作壓力極大,同時,家裡還有蓋兒和我們的五個女兒,年齡從十二到二十二歲不等。她們分別就讀四間不同的學校。兩個讀大學、兩個讀高中,還有一個在讀國中。除此之外,還住在家的幾個孩子參加了足球、籃球、吉他課,以及各種學校活動。如果你想知道火車出軌的前一刻是什麼樣子,我敢肯定就是這樣!
不過呢,有了人生計畫後,就有了篩選標準,幫助我重新畫定優先事項、重整生活,並開始縮減我的活動範圍。事情並沒有一夕之間改變,但我突然有了清晰的方向。這給了我勇氣,去管理自己的機會,而不是被機會支配。我終於能夠對真正重要的事情說「好」,並對(幾乎)其他所有事情說「不」了。
優點四:看清現實
一九九一年,我的生意夥伴和我(麥可)經歷了一場財務危機。我們創立了一間成功的獨立出版社,但我們的成長速度超出了營運資金的負荷。有一段時間,我們透過書籍經銷商的銷售預付款來填補資金缺口。但不久之後,他們的母公司要求收回這些預付款。雖然我們沒有正式宣告破產,但經銷商實際上對我們進行了清算,並接管了我們的所有資產。
那是段艱困的時期。我困惑、沮喪又憤怒,最初將責任全推給經銷商。要是他們遵守承諾賣出更多書,這一切就不會發生了。都是他們的錯。但最後我意識到,除非我承擔責任並從這次的經驗中學習,否則只會陷在原地。雖然這段時期極其艱難且挫敗,但教會了我一些關鍵且改變人生的課題,帶我抵達了現在的位置。
如果你不從當下的位置開始,就無法到達想去的地方。不幸的是,現代生活充滿無窮無盡的干擾,讓我們逃避生活中的難題。更糟的是,流行文化往往灌輸我們:我們的處境都是別人害的。
事實是,你無法改善自己不願面對或承擔的事。無論是健康、婚姻、育兒、職涯或財務問題,都不會神奇地自動消失,而必須直接面對處理。要是沒有外部幫助,或促使你處理問題的系統,往往很難做到。
制定人生計畫能幫助你認清當下的現實—這麼做不是為了苛責自己,而是為了擬定改變現狀的計畫,真正活出想要的人生。
優點五:展望未來
榮恩和芭比結婚十二年了。他們的婚姻稱不上糟,但也不算美滿。他們已習慣於各過各的,彼此並無太多交集。榮恩基本上都做自己的事,芭比也一樣。
感到生活陷入泥沼的榮恩加入了一個導師團體。團體的領導人介紹了人生計畫的概念,榮恩這才第一次承認他的婚姻已經變得平淡無味。更重要的是,這讓他有機會展望一個不同的未來。他想知道:「我希望和妻子擁有什麼樣的關係?有什麼可能性呢?」打造人生計畫的過程,替榮恩創造了一個缺口或需求感,一種成長過程不可少的東西。他不再滿足於現狀,而是開始努力追求婚姻中更美好的未來。
要想充分利用今日,關鍵就是要著眼未來。你需要知道自己當前的處境,但也需要清楚看見前進的方向。在你人生的每個重要領域中,你希望擁有什麼?它們在理想狀態下會是什麼樣子?
幾年前,一些客戶招待我(丹尼爾)和妻子去馬爾地夫,那裡是所有衝浪愛好者的夢幻之地。在那裡,我和兩位衝浪教練合作,他們替我拍了衝浪的照片。在一些照片中,我的動作顯得鬆散無力,而在另一些照片中,我的姿勢看起來好多了。差異全在於我眼睛看著的方向。雖然我已有三十年衝浪經驗,但照片卻暴露了一個菜鳥才會犯的錯誤:當我的眼神沒有看著目標時,姿勢就會東倒西歪。你看向哪,身體就會跟著去哪。大部分的新手都會看著自己的腳,然後就跌到海裡了。
這個道理很簡單,你專注什麼,就會得到什麼。我們對未來的看法,將影響當下的行動。我們的生活與領導方式,就看眼前專注在哪。關鍵在於,未來必須要足夠吸引人,才能保持專注,我們稱此為拉力。
目標必須要有吸引力。放眼未來時,我看見我和妻子雪莉在七十五歲時,仍然是彼此最好、最親密的朋友,除了對方之外,沒有任何人比對方更讓我們想要共度時光。我們仍然彼此激勵、一起玩樂、一起享受生活。拉力是達成目標的要素。你需要清晰且渴望地描繪一個未來,你願意經歷生活中所有的不適與挑戰來實現它。
人生計畫能幫你構想一個更好、更有吸引力的未來。讓你能運用想像力來創造更美好的未來。接著會顯示現狀和目標間的差距,從而制訂計畫和習慣來推動自己前進。有太多人滿足於現況,而不是可能實現的未來。我們常說服自己相信事情永遠不會變,其實只要允許自己再次做夢,就可以改變。那麼,什麼樣的未來會讓你充滿動力呢?
優點六:絕不後悔
最後,人生計畫能幫助你在人生結束時不留遺憾。很多人會輕易偏離軌道,這正是陷入暗流的問題所在,也是缺少目標的後果。
幾年前,我有個朋友外遇了。他不是某天起床就決定:「啊,我今天要來場外遇。」事情不是這樣發生,而是逐漸累積的。暗流將他拉入水中,當他浮出水面喘口氣時,人生已是一片狼藉:他的妻子和他離婚了,已經成年的孩子也拒絕和他說話,朋友更一一離去。
最糟的是,他似乎拒絕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而將錯誤歸咎他人。他對於這件事,編造了一套說詞:他太太沒有給他足夠的關愛、他的工作很無聊需要一點刺激、他成長於宗教家庭,保守嚴格的教育逼得他非反叛不可。他就是控制不住自己。遺憾的是,那股暗流,以及他無法或不願逆流而上的態度,將他帶到了最初從未想像過的地方。
然而,我們需要防範的,不僅是那些重大的悲劇。我們有位客戶名叫加瑞特,他本想晉升公司的高階主管,卻遇到了一些問題:公司的文化太糟了。他本來以為可以留下來改變整個環境,但很快便發現這麼做苦不堪言,且影響到了生活的其他層面。他知道家庭太重要了,不能讓情況繼續下去,所以選擇離職,沒有後悔。在那個關鍵的抉擇時刻,他的人生計畫助他保持理智。對加瑞特而言,家人比搶救別人的公司重要。但要是他忽視了這一點,情況會如何呢?隨著和家人的關係惡化,他一定會很遺憾。
對於很多人來說,人生並沒有朝想像中發展,留下的是失望、困惑和沮喪。但情況不一定非得如此。雖然你無法掌控一切,但可以掌控的遠比想像中多。你可以根據計畫過生活,大大提高你抵達目標的可能。你可以不帶遺憾地離去,人生計畫為你的成功提供了保障。
(本文摘自《逆向人生計畫:以終為始,寫下無憾人生的最實用工具》一起來出版, 麥可‧海亞特、 丹尼爾‧哈克維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