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重視健康,在飲食上小心翼翼,遠離洋芋片、炸物、蛋糕等罪惡食物,卻沒想到有些食品打著「營養」旗號,對人體沒負擔而多吃,反而踩到高糖、高脂地雷。初日診所減重專科醫師陳威龍日前分享自己逛大賣場的影片,現場講解4款看似健康卻「千萬別多吃」的食物。
1. 麥芽飲品:維他命有加,糖也加好加滿
陳威龍說,很多媽媽會讓孩子飲用類似阿華田這樣的麥芽飲品,許多人更是從小喝到大,尤其攤開包裝上的營養標示欄,顯示成分含有維生素A、B群、菸鹼酸、葉酸和膳食纖維、牛奶等,一看就覺得是種健康的營養飲品。
但其實每100公克阿華田含糖量高達51.8公克,若長期過量飲用,會降低胰島素敏感度,久而久之形成胰島素阻抗,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所以即使是有營養成分,也不能忽略糖分,喝的時候還是要控制一下份量。
2. 營養口糧:登山好夥伴,但日常吃太補
營養口糧主打高熱量、方便攜帶,適合運動或爬山時補充能量,更被視為野戰必備的救命糧食。但正因為它的作用是方便人體在野外或危急時快速補充能量,所以體積小、熱量卻極高,每一份碳水化合物就達7.1公克。
許多人更認為營養口糧滋味平淡,不甜不鹹、超適合搭配牛奶當作點心,甚至招牌就掛著「營養」,還有什麼好挑剔?問題是,多數上班族都是坐辦公室、活動量只有上下班通勤,而這類人平日根本用不到這麼多能量,吃多了營養口糧,反而變成多餘的熱量堆積。
延伸閱讀:
3. 發酵乳:益生菌,但糖也超標
發酵乳含有豐富益生菌,有益於人體,許多人早上會來一瓶當作腸道保養,但一瓶471毫升的發酵乳,含糖量卻高達60.8公克,以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成人一天添加糖攝取應低於200大卡,以1公克糖熱量4大卡計算,每日添加糖攝取應低於50公克來說,已遠遠超過標準。
陳威龍指出,儘管目前市面上也出現所謂的「減糖」版發酵乳,但其含糖量還是不低。而他也提醒,食品成分標示是依含量多寡來排序,以發酵乳成分表為例,含量最高是「水」,其次就是「蔗糖」,等於是把「糖水」喝下肚。
事實上,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近期修訂「健康食品」標準,將過去認為「健康」的白吐司、優格等食品排除,原因就是其糖、鈉、飽和脂肪含量高。而董氏基金會也曾做過調查,發現台灣市售發酵乳普遍添加糖高,甚至有8成發酵乳的含糖量比可樂還要高。
▲陳威龍建議,購買食品前可先察看成分表,含量最高的成分會排在最前面。(圖/翻攝自初日醫學 - 宋晏仁醫師 x Cofit)
4. 蘇打餅乾:以為它清爽,其實是熱量炸彈
不少人都以為蘇打餅乾很健康,事實上每100公克就含有60公克的碳水、以及超過24公克的脂肪。
而其成分排第1的是麵粉,第2是油,第3就是糖。簡單來說,這就是一塊「碳水+脂肪」的餅乾,而且超容易讓人一片接一片,不知不覺就吃過量。所以,別再以為它是健康零食了!
陳威龍提醒民眾,許多產品包裝上寫得天花亂墜,但真正的關鍵還是在「成分表」。只要學會看標示,注意糖、油、碳水的比例,就能在享受美味的同時也顧好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