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老舊計程車,反而多付車資,年邁司機驚喜一笑…不是施捨,是讓他知道「你的辛苦,我看見了」

搭老舊計程車,反而多付車資,年邁司機驚喜一笑…不是施捨,是讓他知道「你的辛苦,我看見了」

多給的不只是錢,更是給彼此的一種體貼!

那天,我在板橋高鐵站準備搭計程車前往演講地點。

走出車站,一長排的計程車等著載客,而排在第一台的計程車,外觀有些老舊,內部也看得出使用多年。

車門一打開,一股濃烈的菸味竄了出來,我稍微猶豫了一下,但想到時間有點趕,而且這個時候再換車實在不好意思,還是硬著頭皮上了車。

 

一聲聲的道謝

 

車程中,我發現車子裡真的有些髒,車窗還關不起來,更慘的是,司機的開車技術有夠爛,我一路上都不太舒服,甚至還有點想吐。

 

抵達目的地時,車資跳到245元時,我拿出300元,淡淡地說:「不用找了,謝謝你。」


那位頭髮斑白,年紀看起來有點大的司機轉過頭來,眼神帶著一點驚喜、更多是發自內心的笑容,對我說了一聲:「謝謝你。」


搭計程車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但每次付車資,我都在做一個選擇。


前幾天講完課,我搭上一輛整潔的車隊計程車,司機禮貌地問:「您今天要去哪裡呢?」司機應該也看出講完課的我有點累了,所以刻意的把音樂音量關小,也沒有刻意的找話題跟我聊,讓我可以休息一下。


下車時,車資是325元,我付了400元。

 

司機愣了一下,小心地問我:「您確定嗎?」我笑笑說:「謝謝你,辛苦了。」他點點頭,說了聲「那我就謝謝囉!」雖然語氣還是帶著驚訝,但卻多了一份被理解與尊重的溫度。


我不計較零錢,是因為我知道,司機頂著烈日或寒風,幫我減少了開車的勞累,也省下找車位的麻煩。


當我多給幾十元,所想表達的是:「我感謝您的付出。」


這不是施捨,而是互利共生,像土壤與樹葉,彼此滋養。

 

努力、尊重與體貼,值得被回應

 

但我也不是每次都這麼做。


當司機態度不佳、對人沒有基本禮貌時,我就只會給剛好的金額。


我認為,努力、尊重與體貼,是值得被回應的。


我家小少爺曾問:「爸爸,為什麼你有時候會不讓司機找錢?」


我笑著說:「因為他們開車很辛苦,這是要謝謝他們的幫忙。」


分享金錢,像撒一顆種子,種在日常的土壤裡,長出溫暖的芽。

 

理解他人的不易


雖然那輛菸味繚繞的計程車讓我皺眉,但我還是選擇多給車資。

 

因為我知道,司機可能一整天都在車裡,忙得沒空清理。我願意相信,他不是故意讓車子那麼髒,而是生活逼著他不停奔波,根本沒空好好照顧自己,更何況是照顧車子。


當我說「不用找」,我也在說:「我理解你的不容易。」


在我的工作場合,也會遇到一些讓人挫折的小事。


像是當我協助某些單位活動後,對方在轉帳幾十元的費用上跟我來回確認,斤斤計較。


一開始,我會覺得:「啊,不就是幾十塊嗎?」


但後來也慢慢理解,對方只是照著規定來做事。金額本身或許不大,但對他們來說,「正確地處理每一筆錢」也是他們工作的一部分。


擔任公共事務的成員,我也曾在一些合作過程中,遇到有人為了相關款項的細節與我爭論許久。


一開始,我會覺得累,甚至不耐煩,但後來換個角度想,也許金錢對他來說,是生命裡非常重要、甚至有點脆弱的議題。


所以他不是在計較,而是在保護自己能掌控的那一小塊安全感。

 

錢不只是貨幣,還能傳達善意、表達感謝


錢,是我們每天都要面對的東西。


它很現實,也很中性,不帶情緒。

 

但在許多時候,它是一種生活、想法跟情緒的載體:你用它買服務、交換勞力,也用它傳遞善意、表達感謝。


我漸漸發現,錢不只是錢,它會說話。


它會透露出你怎麼看待別人的付出,也映照出你怎麼看待自己的價值。


有能力多付一點,不代表自己比較高尚;選擇多付一點,也不表示自己真的很有錢。


而是我選擇在這一刻,用自己可以負擔的方式,告訴對方:「你有被看到」、「你的努力有人理解」


這樣的溫柔,也是一種尊重。


我們都在這個社會裡奔波,都會累,更會感覺辛苦。


我們都需要被理解,但有時候也會被誤會。

 

但如果彼此都願意多付出一點點,不一定是錢,也可能是一句話、一個笑容、一個肯定,也許這個世界就會多一些柔軟與明亮。


下次搭計程車的時候,不妨也試著好好地感受一下這段短暫的陪伴與服務。


如果你願意,就用你的方式,給出那一點點溫暖,讓彼此的日子都輕鬆跟柔軟一些。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用新觀點活出成熟態度,點我追蹤幸福熟齡IG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