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到底要不要洗」是許多人料理時的大哉問,時不時就有人在網路上發問。曾有網友自述不管是金針菇、鴻禧菇、蘑菇,他料理前都會洗一洗再煮,沒想到有次跟朋友一起煮晚餐,對方看她清洗動作,驚呼:「哪有人在洗香菇,這樣菇味都沒了!」讓原PO滿頭問號:「原來香菇是可以直接煮不用洗的嗎!」
關於香菇到底要不要洗?農糧署「鮮享農YA」粉絲團曾回應,其實目前台灣栽培的食用生鮮菇類如:金針菇、杏鮑菇、鴻喜菇等,多採無菌生長的太空包或瓶栽方式栽種,而且生長過程中也不需使用化學藥劑,所以只要清除木屑、切除根部,不用特別清洗,便可直接加熱料理。
至於在半開放式環境中栽種成長的菇類如:香菇、木耳等,農糧署則建議在料理前用「清水快速簡單沖洗」沖去表面灰塵,同時也要記得以「避免浸泡」為原則,並於沖洗後儘速料理,才能維持菇類最佳的風味。
農糧署解釋,菇類有許多鮮味成分和養分是水溶性的,過度浸泡會導致其流失,而且菇體會吸收浸泡的水,加上在一般室溫或高溫環境浸泡時間過久,恐怕會使水中孳生壞菌;所以不建議浸泡。
事實上,菇類只要用手或刀具除去基部沾附的木屑,如果不是表面沾染擦拭不掉的灰塵泥濘,是不需要清洗的。而就算沾到塵土,也可以用刀子或水果削皮刀輕輕削去汙染部分就好。原則上選用新鮮菇體,徹底煮熟,才是食用菇類最需要注意的地方。
新鮮 vs 乾燥香菇怎麼保存?
菇類富含膳食纖維、多醣體、胺基酸、蛋白質、維生素等多種營養素,不但養生、美味,熱量也低。其中,香菇更被譽為「菇中之王」,特別是乾香菇經過乾燥、日曬,香氣更明顯,維生素D含量也比較高,有助於鈣質吸收、維持骨骼和牙齒健康。此外,乾香菇具有不飽和脂肪酸1.92%,且與植物性脂肪類似,有助於抗腫瘤、降血糖、增強免疫力。
不過要注意的是,菇類膳食纖維含量高,若是腸胃道功能不好,或吃菇容易脹氣的人,就要細嚼慢嚥並適量攝取。而菇類含鉀量偏中高,對於飲食需要限制鉀攝取的腎臟病患,應適量食用;乾香菇也是普林含量相對較高的食材,痛風者日常飲食建議不宜大量食用乾香菇。
但無論是新鮮或乾燥香菇,買回來以後都要避免清洗或剪除菇腳。農糧署提醒,鮮香菇可以放入乾燥塑膠袋中「打開袋口」冷藏,保持香菇通風;乾香菇則要「避免受潮」,建議開封後放入夾鏈袋中「冷藏」,每次只取需要的用量,避免受潮。
延伸閱讀:
而幾年前曾傳出台灣出口到美國的金針菇驗出「李斯特菌」,感染後可能出現腹瀉、噁心、嘔吐等腸胃道症狀,嚴重者可能導致敗血症、甚至死亡。對此,農糧署也提醒民眾,只要在攝氏72度下充分加熱料理,就能殺死李斯特菌,所以不用過度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