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剪指甲方式錯誤恐引發甲溝炎!醫:應從中間開始剪

修剪指甲方式錯誤恐引發甲溝炎!醫:應從中間開始剪

25歲的小淳(化名)平時習慣將指甲2側剪得很短,加上愛漂亮,經常穿著前端很緊的高跟鞋。某天出門時,不慎踢到1側大拇趾,導致指甲邊緣深深嵌到旁邊的肉裡,立刻出現紅腫、滲血的情形,且走路時像被針扎一樣,痛得直冒冷汗。隔天指甲下方出現大片膿皰,嚇得小淳急忙前往醫院就診。經檢查後確診為急性甲溝炎,隨即接受局部清創引流,並搭配口服抗生素與消炎藥治療,2週後腫脹情況才明顯消退。

 

習慣性咬指甲、過度修剪致甲溝炎,嚴重恐致手部功能障礙


正常人的每隻手指及腳趾末端都覆蓋著1片薄薄的指甲,儘管外觀不起眼,但卻是保護手腳皮膚、減少細菌或其他感染源入侵的重要角色,同時還能輔助人們進行精細的動作。

 

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皮膚科暨醫學美容中心主治醫師王羽安說,甲溝炎(Paronychia)是門診最常見的指甲疾病之一,原因可能是外傷、習慣性咬指甲、長期接觸水或化學刺激物、黴菌感染、藥物副作用或捲甲等。

 

若未能及時治療,疼痛和感染不只會影響工作與日常生活,嚴重者還會導致指甲永久變形或手部功能障礙。


王羽安指出,根據臨床觀察,急性甲溝炎多因外傷、過度修剪指甲或咬指甲導致甲板受損,連帶引發旁邊的甲摺發炎。嚴重時會在甲溝處形成肉芽組織,對於部分神經功能退化的人(如:嚴重糖尿病病人),更應特別注意末梢的保護。

 

慢性甲溝炎常見於長時間接觸水或經常直接接觸刺激性化學物質的人。由於甲床與甲溝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狀態,患者手部皮膚可能出現脫屑、發紅、發癢等症狀,甲板周圍的甲摺也會腫脹,並且甲摺與甲板之間的縫隙會變得更深。

 

另一大主因則是黴菌感染,尤其常見於老年人。黴菌感染的甲板會呈灰黃色,俗稱「灰指甲」,甲板異常增厚且不均勻,就會使指甲變形,進而壓迫到鄰近的甲溝。


癌症患者要注意!EGFR抑制劑副作用為甲部病變


此外,隨著癌症藥物日新月異,標靶治療引發甲溝炎的情形也逐漸提升。服用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抑制劑(EGFRi)的其中1個副作用,就是甲溝炎及肉芽組織的增生。

 

部分患者則會出現捲甲(Pincer nail),即甲板過度捲曲,多發生於腳趾,導致指甲的面積大幅縮小,也更容易壓迫到底下的甲床,導致不適。而這類的患者通常會需要透過指甲矯正來改善症狀。


皮膚科醫師通常會同時評估指甲周圍的組織、手腳整體的皮膚狀況,並結合病史詢問來判斷治療方向。少數個案可能需要進行指甲或甲床的切片檢查,以輔助診斷。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用新觀點活出成熟態度,點我追蹤幸福熟齡IG

 

(本文獲「NOW健康」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