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記帳+存錢」擺脫體感貧窮!40歲開始月省5千存股,退休後月增2萬被動收入「一路花到90歲」

靠「記帳+存錢」擺脫體感貧窮!40歲開始月省5千存股,退休後月增2萬被動收入「一路花到90歲」

瑞士銀行日前公布2025年全球財富報告,台灣成人平均擁有的財富達到31萬2075美元(約新台幣952萬)超車日、韓,位居全球第15名;而成人資產中位數則為11萬4871美元(約新台幣350萬4173元)為全球第17位,在亞洲地區僅次於香港。

不過訪問多數台灣人,卻對這個數字無感,因為過去20年來物價、房價雙漲,薪水卻僅微幅成長,加深貧富差距。據主計總處2024年公布《家庭財富調查報告》數據顯示,最富有的20%家庭平均財富為5133萬元,而最貧窮的20%家庭則僅77萬元,兩者相差66.9倍,遠高於30年前的16.8倍,讓中產階層集體陷入「體感貧窮」。

財經作家吳家揚認為,要擺脫體感貧窮,仍得從理財做起,而「記帳+存錢」是永遠不退流行的理財基礎,只是在高通膨時代,必須把存下來的錢擺在「對的地方」。

 

「記帳和存錢」是理財的第一步,過去老一輩認為「存錢」,就是把錢擺在銀行定存、儲蓄險、甚至放在床頭櫃,萬無一失但報酬率也低,可是在高通膨時代,這些方式確實會遇到一些致命問題。

 

我27歲開始上班,當時年薪約45萬元,28歲買下人生第一張儲蓄險保單(預定利率6%)和醫療附約,每年保險費20多萬元,儲蓄能力超過50%。高儲蓄力和存錢這件事情不變,只是投資標的需要調整。30年前可以定存或買儲蓄險,現在不行了。因為投資報酬率太低,讓你越來越窮。

 

在高通膨時代的調整方法

 

1、現金比例降低:備用金以外的資金,應全部配置到抗通膨資產。例如台積電股票或0050等市值型ETF、不動產等等。

 

2、資產多元配置:至少要有存款、保險、股票、黃金和不動產。

 

3、定期檢視報酬率和通膨率:讓總資產年化報酬率大於通膨率,最好有5%以上,才算真正保值增值。

 

4、檢查資金機會成本:核心資產(投報率可以抗通膨,例如不動產)不變,但是衛星資產(風險大且投報率高,例如股票或ETF)要定期檢視。如果錢只放在定存或儲蓄險,錯過不動產、股票、ETF等大幅增值的機會,長期績效會輸給別人和通膨。

 

 

薪水不高的作法

 

1、強迫儲蓄:小確幸的消費習慣盡量避免,能省則省,嚴格管控消費金額。

 

2、緊急備用金:至少保留3~6個月生活費,避免突發事件只能高利借錢。

 

3、目標導向存錢:買房、買車、存旅遊金、教育金、退休金,清楚知道錢的去向。

 

36K月光族攢出600萬退休帳戶

 

假設你是每月3.6萬元的「單身」上班族,北漂到雙北市工作,一切靠自己,那麼光是應付食衣住行就所剩無幾,再加上偶爾和朋友聚餐,到月底就吃土,養活自己都很辛苦,更別談什麼結婚、生子、旅遊等未來計畫或孝親費了。

 

●租屋費:約1.3萬元(含3C、水電和管理費等)

●最基本的保險:每月3000元

●吃飯錢:每月1.5萬元

●交通費:北北基桃TPASS月票1200元

 

 

通常人不是存不了錢,我這裡提供幾個「開源節流」的具體作法:

 

1、申請「租金補貼」:上網即可申請,各縣市補助金額不同,台北市至少3000元,新北市則約2000至2400元。

 

2、手搖飲和咖啡能免則免,或自己沖泡。

 

3、晚餐回家煮。

 

4、平常日用品就到大賣場購物,可以省下不少錢。

 

5、手機不用常換,也不用吃到飽,網路使用限量和便宜的也就夠了。

 

如此積沙成塔,假設40歲開始每月省下逾5000元來做投資,年化報酬率10%,放在「退休帳戶中並專款專用」,等到65歲退休時,大約可累積到590萬元。那麼,即使65歲後不投資,直接將錢放入定存中(不考慮通膨與定存利率),活到90歲身故,每個月仍可分配到1.97萬元。

 

換句話說,只要現在每月省下5000多元,未來退休後的25年,每個月就會多出約2萬元的生活費。如果有機會找到更便宜的租屋處,還能省更多;或隨薪水往上調整,可投資的金額上調,加速脫離「社畜」窘境,人生才會逐漸變成彩色的。

 

45歲無殼蝸牛靠0050、台積電翻身

 

或許有人認為,上述方法只適合剛出社會的年輕人,假設現在已40歲、45歲的無殼蝸牛,是否就落入社會底層?

 

事實上,中年後轉職或大幅加薪的機會不多,但若能省下錢「專款專用」投入股市,如購買台積電(2330)或元大台灣50(0050),股市報酬率還是遠大於房地產增值和通膨率的。而且投資時間如果夠長,或可投資金額逐年增加,N年後也有機會買到好房子。

 

老掉牙「只存錢」的方式,在高通膨時代已經不適用,因為實質購買力會降低。但「記帳和存錢」還是必要,上班族要進化成「大幅加薪→提高存錢能力→投資報酬率要大於通膨率」的正面循環。

 

一座摩天大樓從構思、申請、發包、施工到完工,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歷經時間很久,過程也要考慮到財務、天災、人禍等等風險。但完工後每年維護成本相對低,也可以使用百年以上。人生財務就像營建一棟摩天大廈,總是會經歷一些困難的階段,熬過之後,未來就能享受美好的果實,財富甚至能延續並造福後代。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用新觀點活出成熟態度,點我追蹤幸福熟齡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