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不可少的腦內荷爾蒙與神經傳導物質
事實上,心理失調的復原和感冒的復原一樣,都必須補充必要的營養,方能夠恢復氣力。更準確地說,這些營養是為了供應大腦內的荷爾蒙與神經傳導物質所需。
那麼,腦內荷爾蒙與神經傳導物質,究竟在人體內發揮哪些作用,又需要哪些營養的供給呢?
維護精神與心理健康所需的營養物質,主要有以下四種。
① 蛋白質
② 膳食纖維
③ 鐵質
④ 葉酸
補充膳食纖維與蛋白質能遠離憂鬱
① 蛋白質
蛋白質是組成肌肉、皮膚的基本材料,也是合成荷爾蒙以及神經傳導物質的素材,重要性不言可喻。
蛋白質與碳水化合物、脂肪並稱人體的三大營養素。人體的蛋白質是由20種胺基酸所組成,其中有9種必須胺基酸為人體無法自行合成,完全仰賴食物補充,另有11種非必須胺基酸,可由人體自行合成。
從食物攝取的蛋白質,每1公克可供應4大卡熱量,但其實攝取蛋白質的最大意義,不在於熱量,而是用來製造身體組織、酵素、荷爾蒙。
蛋白質攝取不足,可能導致神經傳導物質缺乏,這些神經傳導物質包括有「幸福荷爾蒙」之稱的「血清素」,以及有「活力荷爾蒙」之稱的「多巴胺」。
② 膳食纖維
不少人會感到納悶:「咦,這個膳食纖維可不是廣告常說的、相當於多少顆萵苣含量的成分嗎?說是可以治便秘。但是它和情緒有何關係呢?」近百年來的研究發現,膳食纖維和精神心理的健康竟然有著相當大的牽連(1)。
2023年發表的一項數據統合分析,將歷來有關膳食纖維和憂鬱症、焦慮症相關性的研究做一次完整回顧,結果發現每增加5公克膳食纖維的攝取量,罹患憂鬱症的風險就減少5%,這個結果十分耐人尋味。
不但如此,著名國際學術期刊《Nutrition》也發表研究指出,多攝取蔬菜水果的人,比起較少攝取的人,憂鬱症的罹患率較低。
③ 鐵質
一般人對鐵質不足的印象,就是貧血、感到倦怠乏力。尤其是女性在月經期失血,容易伴隨定期的鐵質不足,所以必須經常在體內儲存足夠的鐵質,以備不時之需。
鐵質是協助大腦合成神經傳導物質的重要微量元素,這些神經傳導物質能振奮人心。研究指出,鐵質不足會提高罹患憂鬱症的風險,容易令人情緒低落。
④ 葉酸
葉酸屬於維生素B群裡的一員,它和鐵質都是合成幸福荷爾蒙「血清素」,以及活力荷爾蒙「多巴胺」等大腦神經傳導物質所必要的營養成分。
近年來的研究發現,葉酸和維護心理健康有密切相關性(4)。四分之一的憂鬱症患者缺乏葉酸,而未表現出憂鬱情緒的群組,缺乏葉酸的比例只有十分之一。說明葉酸對維護情緒健康的重要性。
以上科學研究讓我們重新認識到,膳食營養不只能強壯身體,也和精神健康息息相關。
魚、豆腐、海藻沙拉、優格是最強營養素
那麼,我們該如何從食物中有效攝取這些增進好心情的重要營養素呢?
① 蛋白質:想要有效率的攝取動物性蛋白質,魚類是理想來源;植物性蛋白質可以從豆製品,例如豆腐、納豆獲得;乳製品的優格也是很好的蛋白質補充食材。
② 膳食纖維&④ 葉酸:蔬菜和海藻類是最佳來源。海藻類加上蔬菜溫沙拉,一次滿足兩種營養補給需求。
③ 鐵質:肝臟是鐵質的寶庫,不過有些人對肝臟料理敬謝不敏,必要時可以考慮服用營養補充劑(關於鐵質的補充,可參考本書1-4解說)。
一般人常以為「心理健康只是情緒問題」,或「情緒與飲食無關」,其實不然。心理與大腦的運作,同樣必須仰賴營養的支持。身與心本是一體,無法切割來看。是時候重新審視飲食與心理健康之間的關係了。
結論
▼心理失調、精神狀況不佳,和營養不足大有關係。
▼魚蛋白質、膳食纖維、鐵質、葉酸都是大腦製造荷爾蒙及神經傳導物質所不可欠缺的必要營養。
▼魚類、豆製品、優格、海藻、蔬菜、肝臟是補充大腦營養的寶庫。
(本文摘自《這些健康常識,正在破壞你的健康:東京大學醫學博士的媽媽醫師,以醫學新知翻轉錯誤觀念》新自然主義出版,柳澤綾子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