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後理財來不及?現在投降還太早!百歲人生不怕晚,只怕不開始…嫺人:未來還有4、50年時間紅利

50後理財來不及?現在投降還太早!百歲人生不怕晚,只怕不開始…嫺人:未來還有4、50年時間紅利

今天又看到美國發表了一篇新的關於「退休後怎樣從退休金提領出來花」的最新研究報告,作為4%法則的變形。

我在《有錢到老後》書中已經分享了幾種4%法則的變形,可以看到美國人很把通膨、長壽化當一回事,如臨大敵在不斷研究出最好的方案。美國國力強就強在科學精神,而不是憑感覺喊數字。

很多人覺得五、六十歲再改變太遲了,但世界正在走向「長壽化」,聰明的假設是,先假設自己會活到一百歲。因為萬一真的活到那麼久——即便現在五十歲、六十歲,你都還有四十、五十年的時間累積財富……

 

曾經「投資」=詐騙、賭博、倒會


前幾天我去中廣上趙婷的節目時,我聊到我的父親抗拒投資,最後離世時只留下三十萬剛好辦後事。當接近九十歲,存款快見底那幾年,即便子女都孝順給孝親費,心情也沒有很開朗。

 

我只是這樣舉例,是想分享給大家,還是要提早好好理財

 

但趙婷拉出這個故事背後的另一道背景牆,她說:「那是因為我們的長輩的那個年代,投資市場真的是亂七八糟。」

 

我們今天能談什麼指數投資、三桶金資產配置、4%安全提領率,是因為站在資訊透明、制度成熟的時代。「但在我父親那個年代,投資代表的是『詐騙、賭博、鴻源案、倒會』,想起來他不敢投資,在當年其實也是好事。

 

只是人生後面幾年,定存利率超低,只能靠孝親費,看著退休金漸漸消退,然後子女的退休金就是父親的安全墊。

 

新長壽時代,資金配置得重新規劃

 

長壽化,人生萬一真的很長……

 

以前有人從清朝活到民國。而我們這代是要從小時候在河邊手洗衣服,活到我說我不用掃地機器人就被說落伍了的年代。

 

要怎樣才能「與時俱進」?也不只是中年人、熟齡人要面對這挑戰。

 

年輕人也是一樣,為了熱門念資訊科技?因為那是海景第一排?但同時又要擔心被AI取代──會不會變海嘯第一排?每一代都要面對這種時代改變的壓力。

 

以前覺得投資是危險的、或是有人覺得看趨勢跑進跑出才叫投資。而大家都沒想到長壽化這個未來式也已經在逼近了。

 

我沒見過我爸那邊的阿公阿嬤,他們早在我出生之前就過世了。但現在,我們家族裡一大半長輩逼近九十,甚至超過。

 

長輩不懂怎樣配置資金、怎樣控制開銷可以撐久一點,通膨會怎樣影響退休金?現在沒意識到這很重要的人還是佔大多數,但我覺得這真的是要想一想。

 

延伸閱讀:
存0056、金融股領息養老,其實很危險!除了勞保勞退,打造「第3筆退休金」:不管股市好壞都穩領4萬

 

 

50歲了,我還有50年!

 

今天又看到美國發表了一篇新的關於「退休後怎樣從退休金提領出來花」的最新研究報告,作為4%法則的變形。

 

我在《有錢到老後》書中已經分享了幾種4%法則的變形,可以看到美國人很把通膨、長壽化當一回事,如臨大敵在不斷研究出最好的方案。

 

美國國力強就強在科學精神,而不是憑感覺喊數字。

 

聽到這些覺得壓力很大嗎?

 

很多人覺得五、六十歲再改變太遲了,可是也有另一種角度。

 

如果這個世界真的走向「長壽化」,那麼,現在你能做的最安全的事,就是,別做錯假設。別以為來不及了,然後現在就舉旗投降。

 

聰明的假設是,先假設自己會活到一百歲。因為萬一真的活到那麼久——現在五十歲、六十歲,都還有四十、五十年的時間。

 

萬一現在就覺得,這輩子就這樣了,結果放棄了四、五十年的光陰,這樣幾十年後是不是又要感嘆一次?

 

以為來不及了,其實還有時間

 

也許我們的挫折、後悔與焦慮,並不是因為現在的處境真的有多糟,而是因為我們在自責:「我怎麼會當初那樣做?」

 

但人生本來就是一場不斷修正路線的長途旅行。

 

時代在改變,不可能永遠選對,但為了不會幾年後想起來放棄太早而覺得很嘔又要後悔一次,每次都要假設「還有時間」,不要放棄,還是一直學習讓自己進步,每次都要再出發。

 

這週北部會是連續下雨的天氣,我想到以前曾和一個美國老師上英文課,每次下雨天下課時,他都會說「Stay dry !」 保持乾燥,別弄濕了。

 

我覺得這句話很療癒。

 

也許我們感覺挫折、焦慮時,也可以輕輕對自己說 「stay dry」,別被人生突然潑下來的大雨弄濕了心情,保持舒爽,每次都要再出發。

 

以為人生已經來不及了? 也有可能會是你估錯時間。

 

我最近就有兩次記錯通告時間,以為是三點,結果我趕著兩點,以為 來不及了,但其實,還有時間。

 

你有沒有那種經驗,很著急以為已經來不及了,但後來發現其實還有時間?

 

歡迎分享。

 

作者簡介_嫺人

經營臉書「嫺人的好日子」。2017年10月意外提早退休,開啟了意外的人生下半場。分享關於退休準備的思考、理財實踐、心理調適、生活安排,還有獨旅中的發現與風景。著作:Smart智富提早退休說明書、幸福文化退休後,錢從哪裡來》、天下文化《有錢到老後》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用新觀點活出成熟態度,點我追蹤幸福熟齡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