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1
郭美懿
台灣口罩令已放鬆,加上國境解封,出國旅遊的人傾巢而出,來台旅遊的觀光客也逐步成長。不過疫情雖然緩和,病毒仍不斷變異中,營養師高敏敏提醒,不是染疫過後就有「無敵星星」,民眾要當心二度確診和感染其他變種病毒,她建議補充7項關鍵營養素,鞏固好自己跟家人的免疫力。
閱讀更多
2023-02-24
林暐鈞
大家只要聽到癌症,都聞之色變,而其實癌症就是一種自找的慢性發炎!那麼容易導致慢性發炎、進而演變成癌症的的食物有哪些呢?林口長庚風濕過敏免疫科在粉專中提及,加工肉品、高油脂、高糖類都是讓身體產生慢性發炎、罹患癌症的禍首,宜注意飲食均衡,避免癌細胞上身!
閱讀更多
2023-02-23
潮健康 記者昱彣
排便的順利與否,會顯示出身體的代謝狀況,對體態呈現也會有影響?李婉萍營養師於社群指出,長期便秘導致糞便堆積在體內,不僅促使息肉生長,甚至有引發癌變風險。尤其現代人久坐、不運動成自然,便秘也逐漸成為上班族或年輕族群的「文明病」。
閱讀更多
2023-02-18
郭美懿
女性約於40歲過後,「更年期問題」會逐漸找上門,不只熱潮紅、盜汗、心悸、陰道乾澀和心情低落等症狀,醫師更提醒要注意「骨質疏鬆」問題。研究顯示,每2個停經婦女,就有近1位罹患骨質疏鬆症,,如果置之不理,日後一旦演變成骨質疏鬆性骨折,死亡率相當於乳癌第3期。
閱讀更多
2023-02-05
胡肇芳 整理
藝人唐玲2019年被診斷出罹患胃癌,她積極抗癌,經過8次化療原本情況良好,沒想到去年竟發現癌細胞轉移,已是第4期,她周五(2/3)接受訪問時透露,因為長期接受癌症治療,吃藥吃到肝功能都已經受損。她並表示,醫療費用超過2百萬,元宵節過後要去台大醫院接受人體實驗,「可以省一些醫藥費」。醫師表示,早期胃癌因為腫瘤還小,症狀常常不明顯,一直到腫瘤愈長愈大,才會開始出現這些不適,或因腫瘤出血而有黑色大便,以及食慾減退及體重下降等症狀,建議養成定期健康檢查,或有一些良性疾病,例如胃部發炎或胃潰瘍等表現時,應該尋求胃腸相關專科醫師釐清病因。
閱讀更多
2023-02-03
優照護
爸爸多年前就有「退化性關節炎」的老毛病,雖然一直都有去看醫師,但隨著年紀越來越大,疼痛發作的頻率也越來越高,別說上下樓梯,有時候走路時間稍微長一點,就會痛得齜牙裂嘴。我們姊妹回去探望倆老時,他卻逞強從來不跟我們說,但媽媽已經不止一次跟我們「告狀」,說爸爸都不愛去看醫師,連拿的藥也常常不按時吃,吩咐我們一定要多勸勸爸爸,早一點去大醫院檢查清楚。
閱讀更多
2023-01-25
林韋伶
做公益喜歡衝第一線的台積電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張淑芬,在災難發生後,總是第一批抵達現場協助的援軍之一,要保持如此高的機動性與行動力,規律作息、簡單生活、清淡飲食是她維持最佳狀態的祕方。
閱讀更多
2023-01-19
陳立飛(Spenser)
一個人不能在同一個狀態下待太久,這樣就不會發生裂變、不會有大突破。
閱讀更多
2023-01-19
HEHO健康網
「我的昨天消失了,明天還是未知數,我該為了什麼而活?」電影《我想念我自己》帶出阿茲海默症的早中晚期變化,觸動了失智患者與家屬的心聲。每年的 9 月 21 日為國際失智日,讓全世界更重視失智症的防治與照護,共同打造失智友善環境。
閱讀更多
2023-01-19
HEHO健康網
更年期簡單以三個階段區分,一般女性約在 40 歲進入更年期前期,但現在生活壓力大,有些會在30 多歲就出現更年期的症狀,如月經開始出現不規則、睡眠品質不佳、眼睛容易乾澀等。進入中期容易有「萎縮性陰道炎」,陰道出現乾澀、鬆弛、頻尿等。直到後期,開始有慢病疾病問題出現。
閱讀更多
15/ 30
第 15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