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09
照護線上
退化性關節炎是極常見的問題,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在台灣膝蓋退化性關節炎的盛行率約15%,女性多於男性,隨著年紀越大,盛行率越高。
閱讀更多
2021-04-01
李易紓
提到心血管疾病時,大家總是會下意識地跟老年人聯想在一起,然而根據美國心臟學會統計,在40~59歲中壯年中,有5~6%的人已經有心血管疾病,而其中更有2~3%的人會發生心肌梗塞。
閱讀更多
2020-12-18
創健預防醫學機構 共同審稿/張明才醫師 創健 營養師
中央氣象局發佈入冬新低溫特報,一項研究顯示,氣溫每下降10℃,心臟病發病的風險會增加7%。流行病學研究發現,50歲以下男性,發生心血管疾病的比率比女性高出許多;但女性從50歲以後,心血管疾病發生率卻逐漸追上、甚至高過於男性。年末之際,守護人體發電機絕對是重中之重。
閱讀更多
2020-10-30
照護線上
「醫師,有時候我會突然覺得心悸,頭昏眼花,整個人很虛弱。」老先生撫著胸口抱怨道。聽到這樣的症狀,醫師一定會將「心房顫動」列入鑑別診斷,因為,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整。65歲以上,約4%的人有心房顫動;80歲以上,約10%的人有心房顫動。
閱讀更多
2020-10-20
李易紓
不少人在忙完一天之後,習慣晚睡、愛吃宵夜,讓「3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慢性疾病上身,甚至睡前嗜吃蛋糕,讓夜間血壓保持在較高狀態,加上蛋糕多具有反式脂肪酸及精緻澱粉,會造成血液黏稠度增加,亦可能導致動脈粥狀硬化,或產生心血管阻塞及血管血栓形成。急性會造成心肌梗塞發作,慢性則是引起慢性缺血性心臟病。醫師表示,如果出現胸悶、喘不過氣兩大病症,一定要立刻送醫。
閱讀更多
2020-09-23
李易紓
心臟相關疾病總是來得快又急,往往瞬間就可能發生猝死,讓家屬無法接受,包括胸悶、胸口緊繃、重物壓迫感、心悸、氣促等心臟疾病5大病徵,只要發生,就應快速前往醫院檢查。如果出現胸痛或胸悶又合併喘、冒冷汗等症狀時,更是不要逞強忍痛,應該把握住黃金救援時間,才能保住生命。
閱讀更多
2020-09-07
林芷揚
52歲江姓員警熱愛馬拉松,平時都有練跑的習慣,日前在一次備賽練習後,回到家突感胸悶,出現心肌梗塞的症狀,當場倒地後失去呼吸、心跳,女兒見狀立即施以心肺復甦術(CPR),並打119求救送醫。江姓員警情況一度相當危急,所幸搶救後已康復出院,沒有留下腦傷。
閱讀更多
2020-08-28
林芷揚
53歲陳先生平日有抽菸習慣、無任何三高病史,日前上午突然胸痛、冒冷汗、呼吸困難、噁心想吐,鄰居協助打電話給119求救,送醫後緊急進行 心導管 手術,救回一命。醫師提醒,心肌梗塞病情變化快,應立即叫救護車送醫,才能提升存活率。
閱讀更多
2020-08-21
林芷揚
心臟疾病蟬聯臺灣十大死因第二名,其中急性心肌梗塞是心臟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醫師提醒,民眾若出現胸痛、胸悶、冒冷汗等症狀應立即就醫,把握心肌梗塞急救黃金時間。
閱讀更多
2020-08-19
林芷揚
人在悲傷難過時,常說自己「心痛得要死」,太高興時也會覺得「開心得要死」,原來這些其實不是玩笑話。醫師表示,當人們面臨巨大的情緒刺激時,有可能造成交感神經過度活化,導致「章魚壺心肌症」(心碎症候群)發作,因而發生心痛、胸悶、喘不過氣等症狀,一不注意甚至可能導致死亡。
閱讀更多
5/ 9
第 5頁,共 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