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03
NOW健康
33歲陳小姐於2年前洗澡時意外摸到右胸硬塊,就醫檢查,評估為0.5公分纖維囊腫,持續追蹤,但不到半年,意外確診為早期高風險三陰性乳癌,當時腫瘤已至4.2公分,整整大了8倍。所幸有商業保險支持,在醫師建議下,術前增加自費使用免疫藥物,手術時腫瘤明顯縮小至2.2公分,術後持續使用免疫藥物,目前恢復情況良好。腫瘤科醫師提醒,在台灣,平均每34分鐘就有1人罹患乳癌,每位女性朋友務必定期乳癌篩檢,提早治療。
閱讀更多
2024-07-02
郭美懿整理
據衛福部最新公布的2023年國人十大癌症死因,肝癌已連續44年盤據第2名,雖然成因大多來自B肝與C肝 患者 ,但未爆彈其實還有「脂肪肝」!目前台灣男性脂肪肝的比例是女性的2倍,幾乎每3位男性就有1人有脂肪肝,脂肪肝存在越久,罹癌率就越高!但民眾對於脂肪肝的危害卻是一知半解。有家醫科醫師依據門診經驗歸納,分享4大常見的脂肪肝迷思,包括「瘦子、吃素、多吃保肝產品、或抽血脂數正常」就不會有脂肪肝,其實這些都是錯誤觀念。
閱讀更多
2024-07-02
聯合報/ 記者 沈能元
今周刊編按:台灣將在明(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為了減輕家庭照顧者往返醫院照顧的負擔,健保署推動「在宅急症照護試辦計畫」,放寬因肺炎、尿路感染、軟組織感染的病患,可以選擇留在家裡或照護機構內接受抗生素治療,將「急性照護服務」直接送到家!預估受惠人數約5,400人,健保挹注3.5億元。衰弱與多重慢性疾病的長者常因肺炎、泌尿道感染反覆住院,家人需於家中與醫院往返奔波,身心俱疲。長期住院的長輩常因改變環境與照顧者,而鬱鬱寡歡、食慾不振,又加上住院的活動空間受限,讓長輩衰弱加劇,甚至導致譫妄發生。健保署署長石崇良指出,「在宅急症照護試辦計畫」由醫師、護理師、藥師及呼吸治療師組成照護小組共同提供照護,病人可在熟悉環境中接受治療和照護,減少院內交叉感染風險,也減輕民眾的負擔,讓長者就地獲得全人全程的照護。
閱讀更多
2024-07-02
NOW健康
上下樓梯膝蓋痛,別再一直吃止痛藥了!趕緊找醫師評估,確認引起疼痛的原因,以免錯過治療時機。1名35歲的女體育老師常在打完羽球後常感覺膝蓋疼痛,經過休息仍無法緩解,經診斷為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同仁醫療財團法人貴陽診所院長張邦瑋醫師表示,上下樓梯或在健身後站起時若膝蓋感覺不舒服,且年紀低於50、60歲,那應該不會是退化性關節炎,恐為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
閱讀更多
2024-06-28
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 蘇彥伯醫師
編按:知名中醫師覺宗宏驚傳猝逝,其所開設的診所也在臉書證實,表示覺宗宏與家人前往日本旅遊途中,因突發性心臟病症離世,不少他醫治過的病患皆感到震驚、不捨。而其同業好友徐國峰醫師也發文悼念覺宗宏,為他不到40歲就英年早逝感到心碎。覺宗宏因「突發性心臟病」離世,泰半的「心肌梗塞」沒有前兆,若沒有及時送醫,死亡率高達3成。一般人多認為,冬季是心肌梗塞好發的季節,其實當夏季氣溫特別高的時候,因為急性冠心症而至急診的人數一樣是隨著溫度的上升而變多。在夏季氣溫超過30℃時,發生急性冠心症的風險會漸漸升高,當溫度超過31.5℃,風險會增加接近3成;每上升1℃,整體的死亡風險會增加3%,倘若病人同時伴隨高齡或是糖尿病,過高的溫度更會增加因為冠心病而死亡的風險!
閱讀更多
2024-06-27
蔡曉萱整理
對許多人來說,咖啡不僅是一種飲品,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量來源。然而攝取過多咖啡因,卻可能引發胃部不適、頭痛、焦慮、心律不整、頻尿等症狀。營養師高敏敏特別整理超商咖啡資訊,提醒日常飲用的咖啡中含有多少咖啡因,值得注意的是,一般人每日咖啡因攝取量不宜超過300mg,約等於1杯大冰美或2杯大冰拿鐵,若攝取過量可能會身體不適,讓人越喝越累!
閱讀更多
2024-06-24
郭美懿整理
端午過後全台持續飆出高溫,中央氣象署今(6/24)晨針對11縣市發布高溫特報,包括雙北、花蓮、彰化以南7縣市為橙色燈號,有連續出現36度高溫的機會。對此,粉專「林老師氣象站」發文提醒,「才剛開始真正要熱!各地每日的高溫炎熱,似乎還沒看到盡頭!」炎熱天氣也使全台熱傷害人數急遽上升,據衛福部統計,今年6月至6/23,總計413人次因熱傷害就診;而今年上半年以來,熱傷害就診人次累計達557人,分別比去年2023年的483人、2022年的355人都還要高。醫師提醒,台灣夏季炎熱潮濕,若長期沒有適當防護,很容易就會發生熱傷害,尤以中暑最嚴重,若處理不當,恐怕導致器官衰竭、甚至死亡,且死亡率超過30%。若出現中暑現象,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環境、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並以最快的速度就醫。
閱讀更多
2024-06-19
陳嘉新
在開放性病房工作的時候,常會碰到住院 患者 是以原因不明的身體症狀來住院的。這些 患者 通常遍遊各科,到處拿到「你沒病」的診斷,最後便被轉來精神科。大多數此類 患者 可以在門診追蹤,但少數 患者 因為症狀嚴重,影響情緒睡眠,因而被建議住院,方便進一步評估跟調整藥物。
閱讀更多
2024-06-18
郭美懿
余天二女兒余苑綺抗癌8年,仍在前年因大腸癌病逝,享年39歲;沒想到弟弟余祥銓日前也在社群發文,表示做大腸鏡檢查發現冒出7顆息肉,其中3顆是可能會變成大腸癌的腺瘤,讓他直呼:「有讓我Shock到!」其實直腸癌 患者 中,大約1成有家族史,而有遺傳因子的,大約佔了2~5%左右,其中最常見的遺傳因子,就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醫師指出,這個疾病會讓人在腸道黏膜中長出數千個息肉,而息肉會很快有癌變,通常會在40歲以下就發生癌症。因此若家族中有人罹病,或有大腸直腸癌家族史,建議都要儘早開始進行定期的大腸直腸鏡篩檢。
閱讀更多
2024-06-17
郭美懿整理
衛福部統計處今(6/17)日公布2023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與肺炎位居主要死因前3位。前年度(2022)首次入榜的新冠肺炎,則隨疫情緩和從第3名降至第6名,死亡人數較2022年減少2,863人,主要是因為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死亡人數減少。
閱讀更多
13/ 30
第 13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