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19
醫病平台
武漢肺炎的嚴重疫情讓我們欣慰的看到台灣社會的成長與成熟。此刻的我已不是第一線的醫療人員,對我來說,學校延遲開學、學生要不要戴口罩的議題更加切身。想起許多年前社會輿論對「草莓族」憂心忡忡,如今他們已長成國家棟樑,在醫療前線上義不容辭的防守,而政府官員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紙上談兵,人民感受到總統的強韌。 看著行政院長、衛福部長等人每天帶著倦容卻絲毫不懈怠的堅守崗位,在對疾病的惶惑當中,至少有同舟共濟的凝聚力,看到民間對口罩配額自發性提出「我OK,你先領」的禮讓運動,醫生發起「醫療人員連署支持政府堅持防疫底線」,也有許多人透過網路留下對政府的支持鼓勵話語。 如果SARS的時代可以這樣,或許,重威就不會離開了吧?
閱讀更多
2020-03-19
林芷揚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9)日公布國內新增8例COVID-19(武漢肺炎)病例,為案101至108,目前累計共108例確診。
閱讀更多
2020-03-18
林芷揚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8)日公布,國內新增23例COVID-19(武漢肺炎)病例,為案68至100,目前累計確診個案已達100例。
閱讀更多
2020-03-17
照護線上
從一月開始,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的疫情不斷變化,更慘的是,消息都指向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繼續延燒,沒有緩和的樣子。對許多人的生活而言,這樣的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已經造成恐慌,不過,我們還是要認知到幾件事情。第一,生活本來就不可能零風險;第二,過度恐慌無濟於事;第三,我們只能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做好準備。醫師叮嚀,在肺炎疫情當頭情況下,有4件事你千萬不要做!出現發燒、咳嗽、喘有關武漢肺炎症狀也要盡快至醫院就診。不要搭乘捷運、公車、火車、高鐵、或計程車,可以先與當地衛生機關聯絡,看要到哪裡就醫,並用自家車出發至醫療機構。此外,應視症狀嚴重程度決定該去醫院或視一般診間就診,避免交叉感染。
閱讀更多
2020-03-17
韋恩的食農生活
武漢肺炎來勢洶洶,該如何遠離 新型冠狀病毒 ,降低感染風險?武漢病毒流行以來,許多台灣民眾恐慌性的搶購口罩、酒精、漂白水等防護用品,搞得很多人緊張兮兮的壓力山大,大家其實忘記了,除了防護以外,好好保護自己的免疫力,發揮最佳抵抗力,才是對抗病毒的基本策略。
閱讀更多
2020-03-17
林芷揚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7)日公布,國內新增10例境外移入COVID-19(武漢肺炎)確定病例,為案68至77,皆為境外移入個案,其中6人為旅行團群聚感染。
閱讀更多
2020-03-17
NOW健康
繼戈貝爾、米契爾等兩名爵士球員,活塞中鋒伍德也確診感染COVID-19(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成為第3名染 新型冠狀病毒 (武漢肺炎)的NBA球員,許多人質疑,籃球選手天天運動,身體好得很,免疫力應該也優於一般人,怎麼還會染 新型冠狀病毒 (武漢肺炎)?
閱讀更多
2020-03-17
照護線上
隨著流感與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的流行,許多人開始注重口罩、及酒精洗手的習慣,也很關心要如何提升免疫力。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周百謙主任指出,免疫力其實是個不容易定義的名詞,很多因素都可能使人體對外界的抵抗力下降。除了維持規律的生活以及運動習慣外,環境品質的改善更是不可或缺!新冠病毒(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引起大眾對於群聚感染的恐慌,因此待在室內、家中的時間比平常更多。影響到病毒對身體影響的因素很多,這部分包含內在免疫力,也就是由淋巴球等免疫細胞所構築的防線;此外就是結構性免疫力,氣道結構有問題時會造成病毒的停留時間延長,造成入侵肺部的機率增加;但最常被忽略的是環境免疫力,所指的是由於環境未能有效調節,造成氣道反覆發炎,引起呼吸道面對外來病原體的抵抗能力下降。要有效面對新冠病毒(新冠肺炎)與流感病毒的威脅,以上三大因素,缺一不可。
閱讀更多
2020-03-16
林芷揚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6)日公布,國內新增8例境外移入COVID-19(武漢肺炎)病例,為案60至67。
閱讀更多
2020-03-12
NOW健康
口罩實名制2.0實施辦法於近日公告!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本月9日的記者會提出,國內口罩產量持續增加,可能增加口罩「網路買通路取」方式,讓不方便在藥局排隊民眾也能買到口罩,但口罩物流費用須自己負擔。另外,菲律賓不認為台灣第44例確診患者在該國感染病毒,台灣指揮中心提出科學證據駁斥。
閱讀更多
10/ 17
第 10頁,共 1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