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16
郭美懿
出門沒鎖、買菜迷路、叫不出親友名字…這些看似「失智」的症狀,背後成因卻可能是其他疾病!衛福部彰化醫院近日收治一位64歲周女士,她半年來出現與失智丈夫相似病況,甚至要丈夫反過來照顧,家人以為她罹患失智症,但直到因跌倒送醫,才被確診為「常壓性水腦症」。手術引流後,失智情況大為改善,幾乎恢復原樣,讓家屬驚呼「太神奇」!
閱讀更多
2023-06-13
莊宜芳醫師
編按:美國製藥大廠禮來公司5月宣布阿茲海默症新藥3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能顯著減緩認知功能衰退,為阿茲海默症治療帶來一線曙光。然而世上真有單一靈丹妙藥能治癒成因複雜的阿茲海默症?醫界卻有不同看法。
閱讀更多
2023-06-12
胡肇芳、郭美懿 整理
前總統陳水扁女婿趙建銘的弟弟趙建勳驚傳大腦動脈瘤破裂猝逝,享年50歲。日前陳水扁親家趙玉柱出獄,當時趙建勳還開車到明德外役監接趙玉柱回家,沒想到週三(6月7日)突然喊頭痛,吃藥後雖有緩解,沒想到8日中午竟昏迷,家人送往奇美醫院,診斷為大腦動脈瘤破裂,插上葉克膜急救仍無效病逝。對此,陳水扁在臉書以「此情可待成追憶」為題PO文表示,今年4月21日,趙建勳開心接回趙建銘,6月8日趙建勳腦幹出血不幸病逝。趙建勳突然撒手人寰享年50歲,趙建銘對他弟弟說「玩笑開太大了」。陳水扁說,兩兄弟相差1歲如膠似漆感情彌篤,既是骨肉親情又是工作上的最佳夥伴。趙建銘自責救人無數無緣救弟弟一命,沒看過他這麼傷心欲絕淚乾了又濕,他要伴弟直到入殮否則再也看不到了。兄弟之情溢於言表,陳水扁表示,「感謝阿勳過去一年半來對哥哥的照顧,敬請校長親家和遺眷節哀保重更堅強!並祝大家身體健康!」週六(6/10)上午10點多陳水扁與吳淑珍到場慰問,趙家婉拒受訪與攝影,希望讓趙建勳走得低調一點,預計6月19日舉行告別式。像趙建勳突然喊頭痛,也是腦動脈瘤破裂的前兆,究竟什麼樣的頭痛建議要盡快就醫檢查?衛福部雙和醫院神經外科專任主治醫師蘇亦昌指出,通常患者會感覺到劇烈性、宛如「爆炸」般的嚴重頭痛,其次是常常合併肩頸會僵硬,第3個是噁心、想吐,或真的嘔吐,只要有這3個症狀就建議盡快到醫院做檢查。
閱讀更多
2023-06-11
郭美懿
據統計,台灣每年約有1萬2千人因「皮蛇」帶狀疱疹就醫,通常年紀越大,越容易發生,且據疾管署統計,台灣人每3人就有1人終生可能罹患至少一次的帶狀疱疹。由於帶狀疱疹是水痘病毒潛伏在神經節中,只要小時候得過水痘就有可能發作,尤其當處於壓力、免疫力低下、或患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者,更容易好發。醫師提醒,高風險族群可以考慮自費接種帶狀疱疹疫苗,遠離發病危機。
閱讀更多
2023-05-22
產業熱焦點
腦中風是造成全球死亡、失能的主要原因,更是台灣成人身體障礙的主因之一,造成病患與照顧家庭的沈重負擔,近年更有年輕化傾向。由於「血栓形成」過程幾乎無症狀,大多數民眾因無症狀不自知,非要等到中風才驚覺。本文專訪萬芳醫院心血管中心謝敏雄主任,摘要整理造成腦中風的「血栓」成因,而心房顫動患者因血流在心房停滯是高風險族群,好發在三高(高血壓、高血脂及高血糖)患者、肥胖、長期熬夜等族群,建議民眾應定期健康檢查,及早服藥預防中風發生。
閱讀更多
2023-05-16
Icu醫生陳志金
早上起床就收到簡訊, 腦出血 的阿嬤,在04:30往生了。護理小組長設定在06:30傳呼給我(我們醫院的傳呼系統可以預約傳呼時間),因為這是預期中的事,不是突發事件。所以,小組長不會第一時間傳呼給我,而是很貼心的在估計我已經起床後再傳。
閱讀更多
2023-04-20
聯合新聞網/ 綜合報導
長照安養是現代社會棘手的問題之一。即便坊間有一些安養機構的存在,但銀髮族實際入住到長照設施裡頭,是不是真的就能安穩度過餘生,恐怕也說不準。近來日本媒體,就報導了一則高級安養中心發生的悲劇。
閱讀更多
2022-11-10
NOW健康
隨著天氣漸漸轉涼,日夜溫差變大,長者要注意保暖,防範心血管、腦中風等疾病,中和國泰診所程建中醫師表示,多數民眾遇到胸悶、心肌梗塞都會盡快就醫,但當腦中風找上門時,卻總以為是睡眠不足造成,休息一下就會恢復,而錯過了3小時的黃金救命時間。
閱讀更多
2022-10-13
黃明惠
中國一名男子患有高血壓及高血脂,某天頭暈倒地後昏迷不醒,送醫急救出現急性腦梗塞(俗稱腦中風),雖有立即施救,但仍宣告不治。男子的女兒說,父親平常吃飯比較重口味,而且煮菜也都會加味精,陸媒也報導,醫生提醒炒菜長期放味精,比抽菸喝酒還傷血管。究竟長期吃味精真的會對身體產生不好的影響嗎?食藥署給了答案!
閱讀更多
3/ 7
第 3頁,共 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