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20
NOW健康
今周刊編按:據111年衛福部死因統計資料顯示,卵巢癌為我國主要癌症死因的第10位,死亡人數為765人,較上一年度增長9.9%,死亡率每十萬人口6.5人,也比110年上升10.5%;若將區間拉長到10年,則可 觀察 到卵巢癌死亡人數及死亡率分別上升40.4%及38.4%,順位由第11位上升至第10位,是女性不可忽略的婦癌殺手。卵巢癌雖好發於50歲以後,但近年卻有年輕化的趨向,如曾多次來台參賽的韓裔撞球好手「黑寡婦」珍娜李(Jeanette Lee),就在49歲驚傳罹患卵巢癌;立委邱議瑩、本土劇《甘味人生》演員李悅,也都是30、40歲就確診卵巢癌。而婦產科名醫王樂明的太太同樣因卵巢癌病逝,當時他上節目提到40歲妻子「身體每一個地方都在失火」,讓身為醫師的他感到無力淚崩。 醫師提醒,卵巢癌初期沒有明顯症狀,往往要到腫瘤變大影響周遭器官、或形成腹水時,才會出現症狀,可能症狀包括腹脹、背痛、頻尿、骨盆不適、月經異常、性交疼痛、食慾不振、體重減輕、排便習慣改變等,但等到出現症狀時大部分都已經是卵巢癌晚期,是相當棘手的癌症。卵巢癌沒有很好的預防方式,通常發現時已經是第三或第四期,肥胖、初經年齡較早、不孕症、有家族史等族群罹患卵巢癌的風險較高。建議女性40歲後應定期安排腹部超音波檢查,才不會錯失黃金治療期。(原文刊載於2020/1/3,更新時間為2023/7/20)
閱讀更多
2023-07-16
和田秀樹
為了盡量延遲需要別人照護的時刻到來,以及過了80歲後也能保有健康活力,在最後的活躍期,也就是70幾歲這個階段的生活方式至關緊要。本章就來看看70歲人士該過著怎麼樣的生活吧!
閱讀更多
2023-07-13
許峰源
生命是由無數有形、無形、可控制、不可控制的因素所組成,真正決定我們命和運的,往往是那些無形的、不可控制的因素。不過,雖然無形的、不可控制的因素具有決定性的強大力量,但不代表我們在命運面前永遠只能是輸家,我們依舊掌握著轉運造命的關鍵密碼!
閱讀更多
2023-07-12
今周刊編輯團隊
6月15日,成衣股王儒鴻召開股東會,董事長洪鎮海一句「我做到明年6月30日!」的退休宣言,在市場投下震撼彈。
閱讀更多
2023-07-12
陳淑芳, 王昀燕
走出戲棚,不工作的時候,陳淑芳喜歡待在台北市區的租屋處。巨蟹座的她,戲稱自己是「在家座」:「我很宅,只要進家門,就不會再出去。」
閱讀更多
2023-07-11
NOW健康
衛福部公布最新國人10大死因,糖尿病高居第6位,由於現代人飲食西化,嗜吃油炸、含糖飲料等、少運動,長期不良行為累積導致體內胰島素失衡,臨床發現糖尿病患逐漸有年輕化的趨勢。
閱讀更多
2023-07-07
我年過60,又怎樣? 黎兒人生相談室之91
Q:我是建宏,今年49歲,老婆41歲,結婚18年,育有14歲兒子與10歲女兒;我想請教的是,我老婆在外面有男人了,我不在乎她跟那男人有肉體關係,但很怕影響家庭現在的安定,擔心孩子們因我們離婚受累,只要我一個人忍耐就好了,但想到這樣就完全無法想像我們家或我個人人生的未來,一片昏黑,這樣真的會對孩子好嗎?我想不通!我老婆在懷老大時,因身體狀況不穩定辭去工作,直到2年前女兒比較大了才又出去上班。她重回職場後精神抖擻,原本為她開心,但跟同事聚餐或加班等不斷增加,晚上很晚才回家,幾乎都是我趕回家給孩子們做晚飯或拜託我爸媽幫忙。我雖覺有異樣,但一直沒追究,最近她常陷入低潮,甚至對孩子們莫名其妙發脾氣,我要她坦誠說出煩惱,畢竟我們是家人,我可以承受任何狀況,老婆才說出她跟職場一位與我同齡的男上司發生關係。她說,上司不僅工作上溫柔體貼,私下也把她當女人對待,但那男人討厭小孩,才會至今未婚。她想離婚跟那男人在一起,但孩子成為障礙,也擔心那男人花心,在一起也不會幸福,不知如何是好,為此相當痛苦!我跟老婆平日相處還算不錯,但我原本就對性愛比較淡薄,從懷上女兒之後,跟老婆之間就沒有任何肉體關係,早沒把她當女人看。或許是不感覺到她有魅力,或許工作壓力,只想有點成績,將來可以獨立創業,沒有多想女人或性愛的事;也因此她跟別人上床,我不大意外,居然也不嫉妒,不在乎的程度連我自己也意外!但我很怕離婚會對孩子造成陰影,雖然我覺得可以由我扶養孩子,我父母也還有體力可以幫忙照顧,但單親家庭的孩子很可憐,所以我無法下定決心離婚。我當下是跟老婆說他們可以繼續交往,反正對方並不想結婚,別讓孩子們或任何人察覺就好。雖然我覺悟為了孩子,自己忍耐一切,跟老婆當假面夫妻、只當共同育兒的朋友也OK,但真的說出來後,反而覺得如果自己的人生變這樣,恐怕無法跟以前一樣有衝勁,對孩子們也不好?我到底應不應該為了孩子而忍耐,維持這樣的虛假婚姻呢?
閱讀更多
2023-07-06
翁申霖、呂嘉薰
編按:據衛福部109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口腔癌為國人十大癌症發生率第5位,發生人數為8277人;111年衛福部死因統計資料則顯示,口腔癌高居我國主要癌症死因的第6位,死亡人數為3479人。64歲「不老頑童」歌王陳昇更於2020年罹患原發性口腔癌,臨時取消當年度誇年演唱會,透露當時一度交代後事,整整差鼻胃管躺15天,舌頭1/3麻木還會流口水。衛生福利部統計資料顯示,每年超過8千位民眾罹患口腔癌,其中9成是男性,好發年齡多集中在40-70歲之間。當口腔出現久未癒合的傷口、吞嚥困難、頭頸部有腫塊等徵兆,應警覺是否為口腔癌,尤其習慣抽菸、喝酒、嚼食檳榔的人,更是口腔癌的高危險群;此外,連蛀牙、配戴假牙、牙齒過尖……都可能導致口腔內細胞突變,倘若不幸「中鏢」,就得尋求口腔顎面外科協助診治。目前政府已將口腔黏膜檢查納入預防保健服務,根據統計,可有效降低4成口腔癌死亡率,每440名參加者中即有1名為口腔癌,而其中口腔癌早期個案可有8成的五年存活率,且僅需小型手術,不會造成臉部變形。(原文刊載於2020/11/18,更新時間為2023/7/6)
閱讀更多
2023-07-04
鄭閔聲
編按:據國健署109年癌症登記資料及衛生福利部111年死因統計顯示,前列腺(攝護腺)癌在台灣男性癌症中排名第五,死亡率則同樣位居第五位,長期 觀察 排名更有往前趨勢,近40年來台灣攝護腺癌發生率增加約70倍,死亡率則加約20倍,並好發於50歲以上男性。近年不少名人飽受攝護腺癌之苦,包括藝人余天、前衛生署長楊志良、衛教專家潘懷宗、以及作家李家同等;而太電前董事長孫道存更在2021年因攝護腺癌惡化離世。攝護腺癌是個進展緩慢的癌症,早期沒有症狀,許多患者在發現攝護腺癌時,常常已經進入晚期,甚至轉移到骨頭、肺臟、肝臟、腎上腺等處,會出現骨頭轉移、內臟轉移的,屬於進展較快速、惡性度較高的高風險攝護腺癌。想要早期發現攝護腺癌,新光醫院董事、亞洲泌尿外科醫學會秘書長邱文祥表示,有一種很好的血液腫瘤標記「攝護腺特異抗原」(PSA),建議50歲以上男性每年固定抽血檢驗,當PSA異常升高,下一步就是要進行攝護腺切片,因為第一期攝護腺癌的10年存活率可達95%,如果早期發現,就不必擔心會死於攝護腺癌。(原文刊載於2021/3/10,更新時間為2023/7/4)
閱讀更多
2023-07-04
NOW健康
心肌梗塞不只好發於寒冷的冬天,炎熱高溫的夏天也可能因為人體血管擴張,流汗過多、水分補充不足,導致體內血液變得濃稠,進而出現冠狀動脈堵塞的情形。尤其三高患者、肥胖不運動、飲食過油、好菸酒等,不分季節都是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應多加留意。
閱讀更多
29/ 30
第 29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