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3
NOW健康
台灣夏季高溫多次創下歷史紀錄,造成熱衰竭、中暑等熱傷害的人數增加,根據衛福部資料,光是今年7月1日至15日,熱傷害就診人數就已達470人次,約為去年同期的1.6倍,而全球均溫更於今年7月的第1周內破3次紀錄,面對節節高升的氣溫,若未做好避暑的準備,很有可能就會引發中暑,使人出現低血壓或體溫升高,卻未出汗等中暑症狀。究竟什麼是中暑?待在室內也會中暑嗎?又該如何預防呢?
閱讀更多
2023-07-24
胡肇芳、郭美懿 整理
日頭赤炎炎,全台各地持續飆高溫,跟據衛福部統計,今年7月截至7/23,因熱傷害就診統計人數已達709人次,日前有青農在田邊中暑不治,其實室內也有中暑危機。1名60多歲女性,上周被家人發現叫不醒,緊急送醫,檢查體溫高竟達42.7度,確診為中暑;另外,有名在室內廚房洗碗的女性,到院時已昏迷意識不清,體溫高達近42℃,達到中暑的危險程度。台灣夏季炎熱潮濕,若長期沒有適當防護,很容易就會發生熱傷害,尤以中暑最嚴重,若處理不當,恐怕導致器官衰竭、甚至死亡,且死亡率超過30%。若出現中暑現象,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環境、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並以最快的速度就醫。
閱讀更多
2023-07-18
林芷揚
編按:據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和衛生福利部死因統計資料顯示,109年有2,668人罹患食道癌、110年有1,980人死於食道癌;其中9成以上罹癌患者為男性,男性發生年齡中位數為58歲,約有7成個案發生於50~70歲,男性更比女性多出3倍的罹病風險,為男性中癌症標準化發生率第6位、十大癌症死因排名第9位。因食道癌離世名人不在少數,如裕隆集團前董事長嚴凱泰2018年因食道癌逝世,享年54歲;另外如曾獲金馬影帝的中國演員涂們、本土資深藝人安迪也都是因食道癌離世。有醫師表示,「食道癌大多與飲食有關」,如吸菸、嚼檳榔、重度飲酒、愛吃醃漬食物及愛喝滾燙熱茶熱湯等習慣,都可能增加罹癌風險,而若長期有胃食道逆流的問題,也容易引發食道病變。(原文刊載於2020/4/13,更新時間為2023/7/18)
閱讀更多
2023-07-18
郭美懿整理
高溫熱浪持續籠罩北半球,台灣全島更是熱到紅通通,面對這可能是史上最熱的7月,除了做好防曬、慎防熱傷害,營養師也推薦8種涼感食物,幫助大家能在涼爽度過酷暑!
閱讀更多
2023-06-08
郭美懿
近日開始進入夏季高溫天氣,萬里晴空下只要陽光稍微曬久一點,皮膚就開始感到刺痛。醫師提醒,夏日繞境活動、馬拉松、單車等戶外活動多,平常有潛在危險的病人可能因此加重病情,除了要注意中暑症狀,突發的心律不整、心肌梗塞也時有所聞。
閱讀更多
2023-05-31
林依榕
剛買一件喜歡的衣服時,你是不是會迫不及待的直接穿上呢?毒物科教授招名威日前在臉書粉專發文表示,許多人因為貪圖方便,衣物未經清洗就直接穿上,但新衣服中通常含有可溶於水的甲醛,若是碰到汗液,就有可能被人體吸收,引發過敏、白血病、流鼻血等症狀。因此他呼籲民眾,衣服一定要清洗過後再穿,若太過厚重不易過水,也可在 通風 處晾曬數日,同樣有去除甲醛之效。(原文刊載於2020/11/5,更新時間為2023/5/31)
閱讀更多
2023-03-28
招名威
黃麴毒素便是俗稱發霉後長出的來毒物,毒性極強,是砒霜的68倍、氰化鉀的10倍,對肝臟組織的破壞性極強,還是非常強的生物致癌劑,只要1毫克就達到致癌劑量,因此,1993年它就被世界衛生組織的癌症研究機構(IARC)劃定為1級致癌物。
閱讀更多
2023-02-21
NOW健康
瓦斯爐恐為室內空汙的主要來源之一,《環境科學與科技》(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期刊1項研究指出,瓦斯關火後可能會釋放出致癌物「苯」,提醒民眾小心防範,國內毒物科專家則建議,在關掉瓦斯後,不要急著關抽油煙機,最好再開啟3至5分鐘。
閱讀更多
2023-01-18
郭美懿
強烈冷空氣南下,許多人會使用電暖器保暖,不過日前一位80歲老翁在家開電暖器禦寒,卻沒有開窗 通風 ,導致室內缺氧,加上本身又有慢性肺阻塞病史,肺部呼吸功能不佳,造成體內二氧化碳蓄積、酸中度。
閱讀更多
2023-01-14
郭美懿
迎接農曆春節,傳統習俗要進行大掃除「除舊佈新」,為了清除陳年汙垢,普遍會使用各類清潔劑增強效力。不過醫師提醒,清掃過程應做好防護、保持環境 通風 ,才能避免「吸入性」與「接觸性」化學性灼傷,而萬一碰到傷害也要知道緊急處理流程,才能保護身體避免傷害。
閱讀更多
3/ 15
第 3頁,共 1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