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25
陳珮淳營養師
外出用餐心慌慌?最安全的方法就是在家自己煮。這次讓營養師來告訴大家增強保護力的三大類食物。
閱讀更多
2021-04-16
丁彥伶
免疫力是要維持平衡的,不能太強也不能太弱,所以不是靠藥物來補充就能讓免疫維持平衡,而是 要靠飲食來促進健康。免疫力一旦維持好,就能有效避免細菌、病毒來侵擾。
閱讀更多
2021-03-19
NOW健康
無論是清炒、燉粥、煮火鍋,正值生產旺季的高麗菜是最近料理中常見的食材,除了口感清脆香甜,還具有低膳食纖維、含多種營養素等優點,被喻為「廚房裡的胃藥」,適合容易胃痛及胃潰瘍等民眾食用。
閱讀更多
2021-03-10
許淳彰醫師
上班忙、壓力大、嘴巴好癢想吃點東西,可是又怕吃了體脂肪又上升「嘴饞」永遠是減肥最大的敵人。
閱讀更多
2021-03-08
劉燦宏、黃惠如、黃惠宇、李杰
暢銷書《慢老》作者黃惠如,結合深耕復健科領域30年的雙和醫院副院長劉燦宏,與營養學者黃惠宇、肌力與體能教練李杰,強強聯手,在新書《慢養功能肌力》中破除多數人一直以來對肌肉的迷思,告訴大家練肌肉不是為了外型看起來有線條而已,而是關係到生命長短,更關係到生命品質,並提供建立肌肉的運動、營養實際建議,幫助大家擊退肌少,強筋骨,少痠痛,慢老有活力。
閱讀更多
2021-02-24
林靜芸醫師
身為醫師,常在各種場合被問到,如何變得更健康?尤其最近餐敘多,朋友常是邊吃著大餐邊喝著酒,認真地問我,讓我覺得有必要好好回答。以下是我的建議:
閱讀更多
2021-02-15
林麗娟
自行設計研發數位教具,讓營養課程生動又活潑的,是榮獲國健署、營養師全聯會評選為社區標竿營養師的陳琇雯。目前任職嘉義市衛生局的她,主要是因為自己的父親罹患口腔癌,無法下嚥的痛苦讓她心疼不已,為了能照顧更多人的「口福」,才會立志報考營養學系。
閱讀更多
2021-01-27
聯合報 / 記者楊雅棠
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確診人數已突破一億人,全世界莫不引頸企盼疫苗的問世。但在疫苗出現前,開發有效藥物也刻不容緩。中央研究院在老藥新用的最新研究中,便從現有藥物和保健品發現五種潛力藥物,包括抗瘧疾藥物美爾奎寧、抗愛滋病毒藥物奈非那韋、中草藥靈芝多 醣 體RF3,以及薄荷和紫蘇的萃取物,在動物實驗中可有效抑制新冠肺炎病毒。
閱讀更多
2021-01-25
李時炯
錯誤的生活習慣同樣是使我們的腦變得疲勞的一大原因。因此,養成不讓疲勞累積的習慣比什麼都重要。在這一個章節,讓我們來看看哪些錯誤的生活習慣會加重腦疲勞。
閱讀更多
2021-01-22
蘇君薇
路易莎創辦人暨董事長黃銘賢,身形高挑、體態健壯,很難想像,過去的他體重曾飆到99公斤、甚至破百,後來花了4年減下30公斤。外界好奇,黃銘賢怎麼辦到的?他透露,除了自己本身堅定的意志力,飲食及運動都是重要關鍵。
閱讀更多
11/ 29
第 11頁,共 2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