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口服標靶藥物

顯示第 11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26

十大癌症第2位「大腸癌」,很多人發現時已轉移…醫喊話:不是末期!藥物接棒治療「有治癒機會」

tCol 2024-12-11

癌症希望基金會

十大癌症第2位「大腸癌」,很多人發現時已轉移…醫喊話:不是末期!藥物接棒治療「有治癒機會」

大腸直腸癌是十大癌症發生率第二名,很多人發現時已經轉移,不過,轉移性大腸癌的治療策略近幾年有很大的改變,新藥物愈來愈多,即便第一、二線藥物治療失敗,還有三、四線藥物一棒接一棒治療,有不少人可以長期控制病情,甚至有治癒機會,病人千萬不要輕言放棄。

閱讀更多

免疫治療接續標靶治療,提升肺鱗癌治療成效、優化生活品質,「醫病共享決策」創雙贏,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tCol 2024-09-12

照護線上

免疫治療接續標靶治療,提升肺鱗癌治療成效、優化生活品質,「醫病共享決策」創雙贏,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一名50多歲有多年抽菸史的王先生(化名),在診斷為肺鱗癌後,陸續接受了手術治療、免疫合併化學治療,但病情仍持續惡化。經與主治醫師討論後,王先生改以二線 口服標靶藥物 治療,幸運的是,他對 口服標靶藥物 的反應很好,治療過程中的副作用也較化療輕微,目前已穩定控制七個月,持續在門診追蹤。口服藥物的便利性,不僅讓他維持正常的工作與生活,也提升了生活品質,對抗癌充滿信心。

閱讀更多

血癌不用怕!慢性骨髓性白血病10年存活率達92%,只使用口服標靶藥物有機會治癒

tCol 2024-06-19

癌症希望基金會

血癌不用怕!慢性骨髓性白血病10年存活率達92%,只使用 口服標靶藥物 有機會治癒

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是白血病(CML)的一種,也就是俗稱的血癌,每年新增病例為200多人。一般人聽到血癌就聞之變色,不過,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已有標靶藥物可以治療,多數人使用一個藥物就可「完封」,十年存活率高達92%。最新的第三代標靶藥物有機會提高停藥的機率,縮短用藥時間,因此一定要積極接受治療、規律服藥、定期追蹤。

閱讀更多

乳癌轉移仍有機會長期存活!醫師這樣說

tCol 2024-03-07

照護線上

乳癌轉移仍有機會長期存活!醫師這樣說

「細胞週期抑制劑與停經針已納入健保,幫助患者接受符合國際指引建議的治療,對停經前的荷爾蒙受體陽性轉移性乳癌患者非常重要!」三軍總醫院一般外科主任廖國秀醫師指出,多年來乳癌都是台灣女性發生率最高的癌症,乳癌的治療也持續進步。

閱讀更多

精準對抗晚期肺癌!標靶藥物接力治療

tCol 2024-02-05

照護線上

精準對抗晚期肺癌!標靶藥物接力治療

「一位46歲的男士,發現肺癌時,腫瘤大概4公分,且有淋巴結轉移、骨轉移,屬於第四期。」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胸腔內科王金洲醫師指出,病友的基因檢測的結果顯示具有EGFR基因突變,於是開始使用 口服標靶藥物

閱讀更多

停經前荷爾蒙受體陽性轉移性乳癌給付條件解析!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tCol 2024-02-05

照護線上

停經前荷爾蒙受體陽性轉移性乳癌給付條件解析!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那是一位40歲的女士,意外發現乳癌時,已有多處轉移。因為有家庭、有小孩,突然發現罹癌,對她造成很大的衝擊。」台北榮民總醫院副院長曾令民醫師指出,「切片結果顯示為荷爾蒙受體陽性、HER-2陰性乳癌。經過討論後,患者開始使用口服抗荷爾蒙治療、細胞週期抑制劑 口服標靶藥物 與停經針。」

閱讀更多

肺癌腦轉、骨轉、肝轉不絕望!精準治療掌控全局

tCol 2024-02-05

照護線上

肺癌腦轉、骨轉、肝轉不絕望!精準治療掌控全局

一位四十多歲的女性,平時不僅要工作還要照顧小孩,卻突然被診斷肺腺癌且已腦部轉移,在確定有EGFR基因突變後,便開始使用 口服標靶藥物 。李岡遠醫師說,病友因為合併有腦轉移,建議再接受加馬刀治療,即為病友申請健保給付。

閱讀更多

破壞造血功能的骨髓纖維化,症狀表現與治療重點,血液專科醫師圖文解析

tCol 2023-12-28

照護線上

破壞造血功能的骨髓纖維化,症狀表現與治療重點,血液專科醫師圖文解析

「醫師,我最近體力變很差,食慾也不好,只要吃一點東西就覺得很飽。」60多歲的王先生抱怨。「還有其他不舒服嗎?」「骨頭都會痛,不曉得是不是因為年紀大了。」王先生捶了捶大腿。

閱讀更多

50歲B肝男「疫」時疏忽,竟罹患肝癌晚期! 醫曝1關鍵

tCol 2022-11-03

NOW健康

50歲B肝男「疫」時疏忽,竟罹患肝癌晚期! 醫曝1關鍵

「疫情下,身為B肝患者的你,有持續做好定期追蹤嗎?」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肝膽消化外科李祥麟主任表示,根據臨床觀察,許多B肝患者因無明顯不適症狀,又擔心染疫風險,便自行延後治療或追蹤,進而影響疾病控制。50歲的王先生(化名)是李祥麟主任的患者之一,本身為B肝帶原者的他,因工作忙碌加上疫情影響,便沒有定期回醫院追蹤。再次檢查時,確診為肝癌晚期,肝臟有一顆大腫瘤且侵犯到血管,已不適合進行肝癌切除手術。

閱讀更多

肝臟是沉默器官,出現5症狀當心是中晚期「肝癌」!醫師:保護肝臟請你這樣做

tCol 2022-05-21

照護線上

肝臟是沉默器官,出現5症狀當心是中晚期「肝癌」!醫師:保護肝臟請你這樣做

編按:大甲鎮瀾宮董事長顏清標的三弟顏清山週五(5/20)晚間病逝,享年57歲。顏清山罹患肝癌多年,曾經做過栓塞治療,但前年肝臟又長出一顆腫瘤,在顏清標安排下,也進行了質子治療,只是病況難好轉,已多次住院治療。顏清山和顏清標,兩人都罹患肝病多年,為典型肝癌3部曲患者,先病毒型肝炎再肝硬化,接著患肝癌。肝臟慢性發炎會增加肝硬化、肝癌的風險,導致肝臟慢性發炎的原因很多,包括B型肝炎、C型肝炎、脂肪肝、酒精、抽菸、代謝性疾病等,若有相關危險因子,便需要定期檢查。「其實肝炎的追蹤,只需要靠抽血與腹部超音波,便利性相當高。」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總執行長楊培銘提醒,「C型肝炎的治療也很簡單,療程僅8週或12週,副作用低、治癒率高達98-99%,大家一定要把握治療時機!」(原文刊載於2020/10/16,更新時間為2022/5/21)

閱讀更多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