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台大醫院

顯示第 22123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300

40歲後好發牙周病!出現3症狀未就醫,牙醫師:容易增加失智症風險

tCol 2020-03-10

林芷揚

40歲後好發牙周病!出現3症狀未就醫,牙醫師:容易增加失智症風險

陳小姐長期牙齦腫痛,原以為是因工作壓力造成不適,遲遲未理會;但最近疼痛感益發強烈,隱忍不住才至牙科求診,心想洗洗牙就可解決問題,殊不知已有嚴重牙周病纏身。值得注意的是,牙周病若置之不理,容易提升失智症的風險。

閱讀更多

武漢肺炎》健康免疫力維持平衡、遠離病毒!要靠魚、蘋果、素食、地瓜...8食物促進,而不是藥物

tCol 2020-03-08

生活i健康

武漢肺炎》健康免疫力維持平衡、遠離病毒!要靠魚、蘋果、素食、地瓜...8食物促進,而不是藥物

武漢肺炎、流感等疾病來犯,如何強壯地擊退?免疫力是要維持平衡的,不能太強也不能太弱,所以不是靠藥物來補充就能讓免疫維持平衡,而是要靠飲食來促進健康。免疫力一旦維持好,就能有效避免細菌、病毒來侵擾。

閱讀更多

異位性皮膚炎好嚴重?醫師教你這樣治療和保養

tCol 2020-03-04

林芷揚

異位性皮膚炎好嚴重?醫師教你這樣治療和保養

秋冬天氣變化大,尤其近日氣溫驟降,異位性皮膚炎容易惡化,許多患者的肌膚出現紅腫與搔癢症狀,甚至癢到睡不著,非常困擾!做好日常保養和基本治療之外,有沒有更好的改善方式?

閱讀更多

武漢肺炎爆院內感染! 完整各大醫院探病新規定:進入醫院時一定要準備的5件事

tCol 2020-03-04

NOW健康

武漢肺炎爆院內感染! 完整各大醫院探病新規定:進入醫院時一定要準備的5件事

武漢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升溫,國內爆發院內感染。包括台大、北市聯醫等醫院宣布,從今天起,就醫、住院、洽公民眾及陪病家屬進入醫院時一定要準備5件事,均需持健保卡、身分證或相關文件,並配戴外科口罩,主動告知接觸史、旅遊史。

閱讀更多

「武漢肺炎」患者多數能痊癒嗎?戴口罩、洗手...8招降低大部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風險是關鍵

tCol 2020-03-04

NOW健康

「武漢肺炎」患者多數能痊癒嗎?戴口罩、洗手...8招降低大部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風險是關鍵

台灣大學公衛學院今(2)日提出,按照目前中國大陸COVID-19(武漢肺炎)患者樣態分析,感染者約3成呼吸症狀輕微,約7成僅發展成非致命肺炎,康復機會非常高,因此不用過於擔心,如果仍然擔心感染,只要謹記不論室內室外,人與人距離能夠保持1公尺以上,就能降低大部分染病風險,但仍建議減少人潮聚集的活動。

閱讀更多

大腸癌可預防!少吃紅肉、高脂肪食物,50歲後別忘了糞便潛血檢查

tCol 2020-03-02

林芷揚

大腸癌可預防!少吃紅肉、高脂肪食物,50歲後別忘了糞便潛血檢查

大腸癌高居我國罹癌人數第一位已超過十年,但其實根據美國癌症研究協會指出,21-25%的大腸癌可以透過運動 、體重控制來預防;而透過定期大腸癌篩檢,早期癌的治癒率和5年存活率都可超過8成5,大腸癌可說是最可預防的癌症類型之一。

閱讀更多

中年後罹肺炎、流感症狀更嚴重恐致命?完整提升免疫力術:疾病「這樣」療癒,你就是自己最好的醫生

tCol 2020-02-29

生活i健康

中年後罹肺炎、流感症狀更嚴重恐致命?完整提升免疫力術:疾病「這樣」療癒,你就是自己最好的醫生

通常老人、孩童因為免疫力較弱,流感易併發重症,但中壯年卻是免疫力太強,流感併發肺炎,症狀反而更加嚴重,甚至喪命,這就是所謂的「免疫風暴」。不只流感,曾經對台灣造成重大損失的SARS風暴,也是如此。因此,許多醫師並不鼓勵民眾特別提升免疫力,最重要的是平衡。早在兩千多年前的希臘,現代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就說過:「疾病的療癒是透過自身的自癒力,醫生只是從旁協助而已。」培養均衡免疫力的好習慣,激活身體的抗病能力,你就是自己最好的醫生。

閱讀更多

去公共場所都有戴口罩,為什麼還會得流感?關鍵原因曝光

tCol 2020-02-26

林芷揚

去公共場所都有戴口罩,為什麼還會得流感?關鍵原因曝光

黃小姐(化名)年前因高燒、咳嗽、全身痠痛,在診所篩檢為B型流感,服用克流感藥物後仍然咳嗽不止,於是轉往醫院就醫。感染科醫師依慣例,詢問發燒病人的旅遊史及群聚狀況,黃小姐突然眼眶泛淚,原來是她65歲的父親這禮拜也突然出現一樣的症狀。即使黃小姐當天立刻帶父親就醫、服用流感藥物,沒想到再隔天,父親卻還是因為呼吸困難住進了加護病房,醫師發佈病危通知。黃小姐很難過地說「自從被診斷流感之後,我都在房間自主隔離,為什麼父親還是會得到流感?」

閱讀更多

武漢肺炎平均感染3人、併發症狀多恐致命...如何預防病毒?勤洗手、強化免疫力最有效

tCol 2020-02-26

生活i健康

武漢肺炎平均感染3人、併發症狀多恐致命...如何預防病毒?勤洗手、強化免疫力最有效

肺炎位居國人10大死因第3名,更勝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肝腎病變等。到底肺炎有多可怕?2019年年底,中國武漢出現不明原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迅速延燒全球,嚴重程度不下2003年那場世人難忘的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經證實,武漢肺炎病原體與SARS同屬冠狀病毒,兩者雖相近但致病表現並不完全相同,如今已定名為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新型冠狀病毒(武漢肺炎)隨著疫情的延燒,從一開始的完全不了解,到現在由醫界與科學家抽絲剝繭,慢慢露出治療曙光。曾於2003年參與第一線抗SARS的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感染科醫師顏慕庸形容,新型病毒就像人類面對戰爭的迷霧( Fog of War)一般,對敵人愈了解,才能有效遏止新型冠狀病毒(武漢肺炎)傳播感染,「台灣的防疫與醫療實力足夠,民眾不需過度擔心。」

閱讀更多

除了自主健康管理,居家隔離、檢疫如何分辨?不想感染病毒,避免性行為、飛沫傳染...這6件事要牢記

tCol 2020-02-25

NOW健康

除了自主健康管理,居家隔離、檢疫如何分辨?不想感染病毒,避免性行為、飛沫傳染...這6件事要牢記

為了釐清民眾防疫觀念,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近日發布多支衛教影片。其中1支由防疫醫師詹珮君所拍攝的短片,解釋居家隔離和居家檢疫之間的不同之處,裡面提及「居家檢疫者不能外出,也不能有性行為」,後者引起不少討論。目前防疫處置共分為自我健康管理、居家檢疫、居家隔離等3階段,居家隔離對象為確診者的接觸者,風險最高。居家檢疫者,則以有中港澳旅遊史為主。但無論是居家檢疫、居家隔離,必須遵循規定是一樣的。

閱讀更多